來源:新浪教育 2014-05-15 10:15:21
北京教育新政連連出臺,涉及義務教育階段招生的很多領域,變化的幅度、變化的廣度、變化的深度都可謂史上少有的。今天,我匯集了到目前為止的各類政策,為廣大父母進行一次全面、深度的解讀。
要不要選名校?
我的建議是,不用非得盯著名校,原因有多條。
第一,今年各個區縣都公布了“教育新地圖”,而這份地圖的核心就是擴大優質資源,因此,很多以前的“非名校”現在已經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名校集團、深度聯盟、九年一貫制、合并等方式而擁有了優質資源。
我們以東城區為例,今年東城區共推出了十幾對深度聯盟學校。
很多家長[微博]質疑聯盟方式,認為以前也出現過“聯盟”、“結對子”、“手拉手”學校,但都只是掛個牌子,學校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現在的聯盟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東城區的這種“深度聯盟”將采取大年級制,也就是招來的新生無論在聯盟中的哪個學校,將統一管理、統一編排課表、統一調配教師、統一進行評價。或者,聯盟中的每一所學校分別成為聯盟的低年級部、中年級部或高年級部。
另外,今年各個區縣的名校與普通校的各種“聯盟”、“合并”都實施了“一長執兩校”的模式,也就是說“名校”和“分校”的關系不再是名校僅派出一個干部+幾名教師這種簡單的合作關系,原來名校的校長將對普通學校的發展直接負責。
對于那些仍然心存疑慮的家長,這樣的解釋是否能讓您放心了呢?
第二,非名校可能會享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最直接的政策優勢大概就要屬“九年一貫制”了。
兩個月前,我一位海淀區的朋友還在焦慮,因為她家附近的車道溝小學一直生源不好,她希望孩子能到離她家稍有點兒遠的海淀試驗小學去。不過最近她一點兒也不糾結了,因為她千方百計想逃離的學校突然并入了理工大附中,成為理工大附中的小學部。這樣的改變對于我的這個朋友來說簡直象天上掉餡餅。
這樣的“好事”還有很多。
東城區未來三年的目標是,每個學區都有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非名校還能享受另外一些政策上的傾斜。
以東城區為例,對于在普通小學與優質小學中間的“二類小學”,區里將給予升學政策傾斜,30%的畢業生對口直升優質初中。以和平里學區為例:171中學是和平里學區內的優質初中,在新的政策下,它將與該學區內的普通學校——青年湖小學結成九年一貫制的學校,也就是說2014年新進入青年湖小學的孩子,6年后將可以百分之百進入171中學;而和平里第四小學是該學區內公認的優質小學,也是過去家長們擇校的重點,但是,在新的政策下,該校學生要想進入171中學必須通過電腦派位;和平里第一小學介于青年湖小學和和平里第四小學之間,為了推動這類小學的發展,在新的政策下,該校將有30%的學生畢業時可以對口升入171中學,同時還能參加電腦派位。
第三,還有優質高中名額下放政策。
即使是小升初時沒能進入到優質的初中,也并不意味著一切都完了。我了解到,不少城區也對普通初中有多項扶持政策,比如,東城區的初中將分為優質中學和優先發展中學,優質中學就是大家一直認為的好學校,那些優質發展的中學就是大家所說的還不那么優秀的學校,對于這樣的學校,東城區將采取重點扶持的政策,這樣的學校將充分實行小班化教學,科研力量會向這樣的學校傾斜,同時,北京市今年初升高時,各區縣的優質高中會將本校招生計劃的30%分配給各初中校。那么那些優先發展的中學可能會在這些政策上獲得更多的傾斜。
第四,非名校可能會成為特色小學。
如果上面所說的所有這些您都不感興趣,那么下面這一點您一定會動心,從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的140余所普通小學,將會成為掛牌的音樂、美術、舞蹈、體育、戲曲等特色校。
這也意味著,今后更多的學生在家門口的學校就能接受到高水平的素質教育、享受到最優質的體育和藝術教育。
這里解釋一下,這次的特色學校不象一些家長認為的那樣:聽幾個講座、進行幾個參觀、每學期開幾次相關課程。這次將由來自北京20所高校以及國家大劇院、中央芭蕾舞團、北京京劇院、中國合唱協會、中國音協管樂學會、駐京部隊等社會力量,通過在小學掛牌基地學校、特色學校、藝術家工作室、體育俱樂部等方式,開展支持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
其中,北京舞蹈學院將在紅蓮小學建立民族藝術傳承基地。北京舞蹈學院計劃將花園村第二小學打造成芭蕾舞特色校,中央芭蕾舞團將在草橋小學、半步橋小學等學校開展教學和訓練,并組織小學生參與舞劇《紅色娘子軍》等劇目的表演。中央音樂學院[微博]將在羊坊店四小、白紙坊小學等學校開展新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驗工作,嘗試在小學一年級每天開設一節音樂課。中國音樂學院將在安慧里中心小學、美術館后街小學等學校開設國樂課堂,利用學校近幾年的國樂課題,并將課題進行轉化,形成國樂課程,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學習上百種民族器樂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歷史等常識。中國戲曲學院將在玉林小學、右安門第一小學等學校進一步深入開展京劇進課堂工作,從京劇課程體系建設到學生京劇社團發展,全面系統推進。首都體育學院將在玉桃園小學等學校采取新體育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帶動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據了解,參與此項工作的小學將在體育與藝術課程、校本與活動課程等課時融通使用的同時,與北京市中小學課外活動計劃相結合,確保體育與藝術課程每周總課時量達到10課時以上。如此一來,更多的學生在小學畢業時就能夠基本掌握一至兩項體育、藝術技能。
特色課程將從一年級新生開始,采取滾動方式至2020年,并逐步普惠到小學其他年級。
由藝術大師為您的孩子量身打造課程,這樣的“普通”學校是不是也值得考慮呢?
要不要買學區房?
北京的新政出臺之后,不少人總結:在北京要想上好學校唯有買學區房一條路了,經過上面的分析,如果您家身邊或者有不錯的學校、或者有非常有特點的學校,或者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的學校,您覺得是不是就不用非得花大價錢去買學區房了。
其實,不僅如此,在政策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學區房會逐漸失去優勢的。
就在五一小長假之前,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特別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進行了解讀,特別強調各大城市熱點小學也要逐步納入多校劃片。北京市教委的相關負責人也指出,北京將繼續推行學區制改革,使義務教育入學范圍由以往的以學校點狀服務向學區片內多校劃片過渡。
這種變化,說通俗點就是原來一個學區內的每一所學校分別對應固定的居民區,比如A小學(名校)對應1,2,3號居民樓,B小學對應的是4,5,6居民樓,那么1,2,3號居民樓因為名校就成了身價更高的學區房。那么如果采取多校劃片后,1,2,3,4,5,6幾個居民樓共同對應A,B兩所小學,每個居民樓進入A小學的機會是均等的。那么您說,學區房是不是就不具有優勢了呢?
能不能擇校?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覺得如果現在政策實施到位,在家門口上學就是一個挺好的選擇,真的是沒有必要擇校。
另外,今年的政策也基本上讓往常那種無序、盲目擇校的機會降至最低。
首先,北京市在幼升小和小升初中都取消了“共建”,往年一些鉆制度空子的擇校將沒有生存的空間了。
其次,北京市今年使用了入學登記電子平臺。每個學生只能在一個區縣進行登記,已經進入系統的學生所有項目的所有操作在系統內都有詳細記錄。而且每一個操作人員都有一個類似U盾的設備,所以每一個操作都能追蹤到個人。沒有人能隨意對學生的去向進行改動,這就從技術上為遏制擇校提供了保證。
再有,北京今年還有一項政策出臺,就是每個學校都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招生。
我也了解到,在這個平臺正式運行之前,很多區縣都已經對申請跨區的學生進行了嚴格的資格審查,符合規定的學生也在規定時間之前提出了申請,所有符合跨區流動的學生都需要在區縣進行審核并要在北京市進行備案。
另外,所有想通過造假等手段蒙混過關的,也將不可能。因為,今年將啟動與身份證聯網的審核,家長提供的信息將與公安戶籍系統中的所有信息進行比對,一旦被監測出來,就會告知家長登記信息無效,無法進入入學登記庫。
關于特長生
特長生是今年變化比較大的一個政策。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將逐漸減少特長生所占的比例。
按照教育部文件,“到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初中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北京市也做了相關的規定。
不過各區縣的情況有所不同,甚至差別較大。家長沒必要跟風比較,要把握大原則。
與往年不同,今年特長生的招生不再看各種獲獎證書了。
那么到底怎么操作呢?各區縣的做法不盡相同,不過證書不再做敲門磚了,那么就一定會有一個測試的環節,以報紙上公布的海淀區的情況為例,今年海淀區“小升初”特長生的選拔擬將不再以獲獎證書為準,特長生報名通過學生自薦、小學和學區推薦、區里認定的方式進行,區教委認定后可報名參加測試。
既然不再看重證書,那么學生在學校期間是否參加過相關的特長活動,應該是學校推薦的主要依據。因此,那些孩子在文體、科技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
沒有了“證書”這個敲門磚,家長們可以不用非常功利地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競賽現場,但是,因為特長生比例在壓縮,因此,特長生選拔的難度一定會有所提升,因此,如果您的孩子真的在某些方面有興趣并且有特長,那么提升技藝是必不可少的功夫。
小升初如何派位?
從已經公布的各區縣小升初政策來看,不少區縣實際上實施兩次派位,有的區縣是先推優再電腦派位,有的是實施兩次派位,總的來說是為那些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孩子提供了更多一次的機會。
以東城區為例,今年東城區實施的是兩次派位,第一批次依據德智體綜合發展量化水平來進行派位,并依次按志愿安排入學。第一批次沒被錄取的學生自動返回到電腦資料庫中,進行第二批次派位。東城教委負責人表示,今年東城主體的優質資源都將在第二批完成,這也將改變大家認為一到派位就沒有好學校的偏見。今年隨機派位進入品牌學校比例不會低于60%,也就是說三個學生,就可有兩個學生派位到優質資源校。
集體戶口能作為就近入學依據嗎
從北京市教委的文件上看,擁有集體戶口的學生在入學登記環節與戶籍人口是一致的,但是在入學階段,集體戶口在優先權上可能會有所差別。各個區縣的具體政策有所不同,家長們可以到各個區縣的官方網站上進行具體查詢。
非京籍怎么辦
如果您持有區縣教委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全國博士后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等證件的,將等同于北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直接進行辦理就可以。
如果不在上面劃定范圍內的非北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家長出具“五證”通過審核后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
不過教委相關負責提醒,對于持有“五證”的適齡兒童,將更多以家長的務工證為就近原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