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教育 2014-05-14 16:22:45
3歲的悅悅結實健壯,很少鬧病,就是夜間那一陣陣咯吱咯吱的“咬牙切齒”聲令父母不安。和悅悅一樣,15%~18%的兒童同樣有磨牙問題,因此,父母需要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以作應對。
何來“咬牙切齒”聲
小小年紀何來“咬牙切齒”聲呢?原來是大腦中負責指揮頜骨運動的部分腦細胞,發生了不正常的興奮,引起三叉神經功能紊亂,造成咀嚼肌發生強烈的非功能性持續收縮,隨之產生咀嚼運動而發出“雜音”。磨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現象,可以階段性出現,也可以夜夜發生。
按照磨牙發生的時間與程度,常將小兒磨牙癥分為3種類型:
①磨牙型:孩子常在夜間入睡后,做磨牙或緊咬牙的動作,并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本人卻不知曉。
②緊咬型:孩子常在白天注意力集中時不自覺地將牙咬緊,但沒有上下牙齒的磨動。
③混合型:夜間磨牙和白天緊咬牙,兼而有之。
凡是能影響三叉神經和咀嚼肌的因素,都可引起磨牙發作,譬如——
牙齒問題。上下牙列不齊或對應不良時,咀嚼肌的位置不正常或處于緊張狀態,睡熟后咀嚼肌容易發生下意識的收縮運動而磨牙;再如偏側咀嚼,時間長了也可引發關節功能紊亂,導致夜間磨牙;等等。
營養不均衡。多見于有挑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孩子,造成鈣、磷和維生素D等攝入不足,甚至患上佝僂病。以鈣為例,其生理使命之一就是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一旦缺乏,就會招致大腦自控能力變差,引起手足抽搐或咀嚼肌收縮。所以,佝僂病患兒常出現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和夜間磨牙等癥狀。
晚餐不合理。如果晚餐吃得過飽,或睡前加餐,尤其是吃了肉類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積存于胃腸道中,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神經活動就會引起咀嚼肌持續收縮而磨牙。
疾病影響。不僅佝僂病患兒常伴有夜間磨牙,其他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等疾病也難脫干系。腸道寄生蟲作祟,其中首推腸蛔蟲,在掠奪營養物質的同時,分泌毒素刺激腸壁與神經,導致消化不良或神經興奮;蟯蟲在夜闌人靜之時悄悄爬到肛門口產卵,引起肛門瘙癢——這些都會干擾孩子的睡眠,導致其出現磨牙。
精神因素。有些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害怕某個小伙伴,或與父母爭吵,引起精神緊張、不安與焦慮,晚上睡覺時亦會磨牙。另一些孩子則可能是聽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或看了恐怖、緊張的電視或動畫片,神經系統過于興奮而出現夜間磨牙。
此外,磨牙也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性。
關鍵是:追本溯源,對因糾治
偶爾、短暫的磨牙無礙大局,也無須特別處理,但較長時間或較重的磨牙或多或少與不良生活方式或身心疾病有關,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及時治療勢在必行,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病因。事實上,恰當地對因糾治,確實可使80%的患兒磨牙癥狀好轉或消失。
而治療的關鍵則在于從生理、心理、病理等多方面著手,尋找病因,對癥下藥。在引起磨牙的諸多因素中,除遺傳因素無法改變外,其他多有治本之方。例如,患有蛔蟲病的,可酌用腸蟲清等藥物打蟲;患有佝僂病的,可補充適當的鈣及維生素D;等等。
此外,應定期去口腔科進行口腔檢查,及時矯治咬合不良或齲病。同時,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糾正偏側咀嚼、晚餐過飽、咬鉛筆等不良習慣;調整睡姿,多換姿勢,且不要蒙頭蓋臉;及時化解孩子的心理壓力與不良情緒,營造一個充滿愛意與和諧氣氛的成長環境;優選電視節目;防止過度勞累與興奮等。病因一旦消除,多數磨牙現象會隨之消失。
最后告誡家長兩點:一是不可一見寶貝磨牙就打蟲,因為腸道寄生蟲病僅是導致磨牙癥的原因之一,盲目使用打蟲藥不僅可能徒勞無功,還可能引起肝腎功能受損的嚴重后果;二是一些磨牙癥與疾病有關,加上磨牙時間較長,雖經相應治療,但因大腦皮質已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磨牙現象不會立即消失,必須堅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好轉,乃至消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