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2-24 11:26:07
“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游戲中蘊藏著教育的契機。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要改變“檢查者”的身份,從片面關注幼兒是否會使用材料等問題,轉移到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為幼兒提供有層次的游戲材料。
給幼兒提供有層次的游戲材料
漫畫中國網 供圖
游戲材料的設計與提供是幼兒游戲的基本保障,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操作、擺弄、探索材料而形成經驗。在游戲中幼兒有著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體驗和感受著游戲帶來的快樂。如果材料提供層次不明、忽視幼兒年齡特征,就會降低幼兒積極操作材料的興趣,阻礙幼兒深入地參與區域游戲。
教師提供材料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選擇和提供既能滿足幼兒興趣與需要,又能與幼兒的發展相適宜、促進幼兒發展的游戲材料。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游戲材料,既能提高游戲開展的效果、又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發揮自主性、提高學習能力。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和個體差異,教師在游戲材料提供中,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逐步增加材料數量
關于材料的數量,教師首先要保持現有游戲材料適宜的數量。許多幼兒園對材料提出了量化要求,于是有的教師片面認為材料越多越好,導致幼兒忙于擺放物品,滿足于擺弄、操作材料,而減少了幼兒之間的交往活動,甚至不交往。如中大班超市游戲中擺放的奶盒、礦泉水瓶多達20幾個,放滿了兩個籃子,而真正供幼兒選擇的其他瓜果蔬菜卻太少,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游戲應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過多的材料不僅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還干擾幼兒的游戲,影響了幼兒在交往、創造性等方面的發展。過少的材料又導致幼兒爭搶玩具或各抱一堆玩具互相觀望,因此材料的數量要適宜。
在保持材料適宜數量的基礎上,根據幼兒需求,逐步增加材料數量。在活動區,游戲材料應處于不斷變化中,不要最初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來,而是當幼兒在游戲發展過程中有需求,讓幼兒有一定的時間去尋找、發現和獲取新的游戲材料,以保持他們對游戲的興趣。因此教師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定期在游戲區提供新的材料,形成新的刺激點,吸引幼兒參與到游戲中去。同時,教師提供材料時不能只投不取(未拿走破舊的材料),導致材料變化不明顯。
例如:“加工廠”游戲只是單純做餅干、蛋糕之類的,久而久之,去“加工廠”玩的幼兒越來越少。教師在發現這一現象后,啟發說:“夏天來了,我們的加工廠還可以做些什么東西呢?”孩子們說:“我想吃冷飲,那可以做冰棒、刨冰;還可以做蛋筒、糖葫蘆……”于是相應的材料出現在加工廠里,一下子幼兒的興趣又被調動了起來。
適當調整材料比例
首先,要保持新舊材料合適的比例。我們經過觀察發現: 如果新舊材料數量相等,幼兒互相交換材料的現象較多,創造性行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舊材料多一倍,幼兒就會忽視舊材料,而將興趣放在了對新材料的擺弄、操作上;如果新舊材料比例在1∶10以上,幼兒容易產生爭搶或忽視新材料的現象;當新舊材料比例在1∶2或1∶3時,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兒容易創造性地使用新材料。
如教師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一些區域無人問津,通過觀察了解,發現圖書、部分蔬菜、奶盒破損嚴重,教師制作的包子、餃子等食物提供時間過長,幼兒對某些區域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就需要對材料進行調整了。
其次,要保持成品與半成品的合適比例,這個比例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求相適宜。例如小班成品的數量要多一些;半成品相對較少;而到了中大班,成品的數量逐漸減少,半成品的數量逐步加大,種類逐步增多。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到了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成品材料數量也不能少于三分之一。當然,這個比例并不是不變,可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和想法的改變,適當地調整。因為比例的不同,對幼兒的幫助也是不一樣的。
多種方式創造性地使用材料
游戲材料的運用是變幻無窮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最大可能地挖掘材料的玩法,也鼓勵幼兒去尋找教室里可替代的材料,只要游戲需要,凡是教室里的桌面玩具、教學輔助材料等都可以使用。這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并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
鼓勵幼兒一物多玩與替代:教師可經常鼓勵幼兒使用同樣一種材料做不同的事情。如冰棒棍,在醫院里是體溫表、壓舌板,在娃娃家里是刀、梳子、勺子,在美工角又是繪畫工具,根據特定的環境,發揮材料的效益。又如角色區的小朋友把操作區的珠子當“湯圓”,把科學區的七巧板塊又當成了做點心的“刀”,泥工板當成了“扇子”,膠粒積木當成了“梅花樁”。每種材料在每個幼兒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鼓勵幼兒自制玩具:教師可提供半成品及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動手做玩具,給幼兒自由發揮的機會,使幼兒在操作中按自己想象任意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如在玩醫院的游戲時,需要一個掛鹽水的瓶子,后來孩子們竟然想到運用科學角的連通器,師生一起自制了鹽水瓶,當護士給病人掛鹽水時,教師與孩子們都感到一種滿足。
使用游戲百寶箱:引導幼兒根據情節需要,自由在“百寶箱”內取自己想要的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激發幼兒游戲動機和游戲構思,讓幼兒參與材料的更新與制作。如布頭、毛線頭、果殼、雞蛋殼、瓶蓋等,幼兒可以用這些在成人眼中看來毫無用處的廢舊材料,做出小汽車、民族娃娃、手表等,還可以引發更多的游戲情節。百寶箱的提供是針對幼兒對原有游戲材料的不滿足而設置,為幼兒提供了再一次選擇適合自己材料的機會和條件。
因此,一個好的游戲環境應使材料處于不斷的建構中,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發展需求,不定期地進行調整、補充,使提供的游戲材料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使之具有可變性、新穎性,不斷地吸引幼兒,引發幼兒產生新的游戲情節。同時,教師應基于幼兒發展需要,賦予幼兒更大的自由度。教師有目的、分層次提供可讓幼兒自由選擇的操作材料,但不規定幼兒操作材料的具體方法,使幼兒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操作,也可以在過程中調換、調整原來設想好的、或更換難度更大的材料,向自己提出挑戰,在自己不斷創造的“最近發展區”里,以各自不同的活動過程與材料互動,使自己得到滿足和快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