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1-07 09:17:14
語言胎教即孕婦或家人用文明,禮貌,富有哲理的語言,有目的地對子宮中的胎兒的講話,給胎兒期的大腦新皮質輸入最初的語言印記,為后天的學習打下基礎,稱為語言胎教。接受過語言胎教的孩子會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隨著胎齡的不斷增加,語言胎教在懷孕滿24后也開始進行。主要是在胎兒醒著的時候,由準媽媽或準爸爸對胎兒講話,這樣長時間的語言刺激會在胎兒大腦中留下初淺的痕跡。有趣的實驗證實,媽媽的聲音對新生兒的哭鬧本身就有安撫的作用。當新生兒躺在床上,媽媽和另一個女性的聲音同時來叫“寶寶”,但是新生兒每次都會將頭轉向媽媽的這一邊。這說明,懷孕期間媽媽經常叫寶寶的名字或者僅僅是“寶寶”,這樣的詞匯在寶寶的大腦中留下了初淺的語言痕跡,到了出生后,寶寶對這些在宮內經常聽到的詞匯有了再認的過程。
根據報道,在美國經過“胎兒大學”語言訓練的一個孕婦,生出的孩子僅僅9周,居然能對著錄象機放映的節目說出“哈羅”!在我國也有一位父親,從妻子懷孕7個月起,就經常撫摩著妻子腹部,對著腹中的胎兒說話,如“小寶寶你好嗎?我是你爸爸,我愛你!“小寶寶,你現在多大了?”等等……每當爸爸與胎兒對話時,準媽媽胎兒就會明顯地感覺到胎兒的蠕動。后來,當寶寶出生后,由于感到環境的突然變化和不適應,開始哭鬧時,他的寶寶便抱著他,對他說話,他就停止哭鬧,安靜的躺在爸爸懷里,聽爸爸說話。這個例子和我們本書中所介紹的搖籃工程“胎兒大腦促進方案”的項目工程中所出生的河北寬城的胎教兒趙佳寶很想象,佳寶是出生兩個月的時候沖著爸爸喊“爸爸,爸爸”。
實踐證明,受過語言胎教的孩子說話時間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力都比較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