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1-06 11:03:44
眼下,那些買下學區房、為孩子鋪了條“曲線進名校”之路的家長,盼來了“收獲期”——當初投資上百萬元,現在總算有望圓夢!但是且慢激動,已經有消息傳出:一些學生因為“假戶口”而被謝絕報名。
劃分學區的規定捉摸不定,“學區房”的定義也跟著有點變化莫測。最近,有家長在網上發起對某些房產中介的討伐:“學區范圍時有調整,對學區房住戶的‘資 格’要求也經常變動——這些變數在推銷房子時一概不提,就是騙人!”另外,即使進了名校,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或舍華屋而蝸居,或每日從“老家”長途跋涉上學 ——學區房背后,有太多艱難和無奈,堪稱一場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豪賭。
一套房子,幾年里轉手7次
如今每到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入學報名時節,校方就會按照就近入學原則,到周邊對口地塊的派出所拉學區內適齡孩子的名單。一所名牌小學的招生老師最近驚訝地 發現:在跟他們學校對口的一個小區里,有套房子的戶籍記錄顯示,它在短短幾年內竟然轉手7次,先后落戶的清一色是適齡孩子——“這就是所謂的學區房了。”
房屋中介對此自然一點不會驚訝:“現在最好賣的就是學區房,不少家長把孩子送進‘好學校’后,立刻把房子轉手,一套房子幾年內轉個七八次手不稀奇。”在 長寧區宣化路上做房產中介的一個“跑街”說得直白。因為比鄰名牌的愚園路第一小學,短短百米長的宣化路上房產中介店鋪鱗次櫛比,不少打著“專售學區房”的 廣告。
而家長們的求房心切也是溢于言表。記者在徐匯區長橋一村的兩幢高層內看到,進門處的信箱上貼滿了“求房告示”——“房型不限、 樓層不限,一次性付款,急!急!急!”樓里居民告訴記者,這些“求房廣告”常年都貼在那兒,“他們要買的其實不是房子,而是馬路對面的上海小學。”
買房家長的考慮顯然是“長遠”的:“我不是投資一所小學,而是投資三所甚至四所名校!”記者了解到,家長圈中流傳著“名校路徑圖”,此圖把名牌小學與名 牌初中、名牌初中與名牌高中結成了對,因為后者的生源據說主要來自前者。比如那所上海小學,據傳和名牌民辦初中華育中學關系不一般,而家長間又風傳,華育 與上海中學的關系,也不一般。
“選對”一所名牌小學,意味著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有了“選對”的把握?如此推演,把不少家長對學區房的推崇推向極致,“事關孩子一輩子呢,哪能不舍得掏錢?”
巨資買房,卻落了個“假戶口”
但壞消息是:買到學區房未見得能如愿上名校。
有個中介私下透露,他們對家長慣用的兜售行話是:“房源特別緊張!很少有房子掛出來,目前只有一兩套,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家長往往二話不說,提前幾年物色好名校周邊“僅有的空房”,趕快給孩子落戶。但其實,孩子能否在“若干年后”如愿踏進名校,誰也說不準。
“近幾年購買學區房的人越來越多,搞得某些地區學生數量激增,所以不少學校到派出所拉名單時,會設定年限要求,比如戶口在本地區不到三年的,就被認定為 ‘假戶口’,系統立即將名字自動刪除。”一些地區甚至要看一家三口的戶口是否都在這里,不然,孩子的戶口也被視作為“假”。
而學區范 圍的調整,也會讓學區房失效。學區劃分,并不完全按照住房距離學校的遠近,還要兼顧別的因素。比如某所初中招生滿額了,對口地區的一些學生就會被調配到其 他初中。對此,有家長在網上撰文:“現在城市的發展比較快,學區的調整頻率必然較高,搞不好隔條弄堂就是兩個學區。計劃再好,也趕不上變化!”
孩子的疲憊,你看到了嗎?
退一步說,即便名校夢圓,但因為急于買房落戶,難以挑選,可能就給孩子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帶來了后遺癥。
楊浦區打一小學的臧穎月老師有過一段難忘的家訪經歷:到了學生家,推門而入,只見房內放滿上下鋪的高低床,窗玻璃上還糊著報紙,光線昏暗,孩子連張書桌也沒有,趴在床邊寫作業……
大部分家庭有“真正的家”,學區房只用作名校“敲門磚”。長寧區一所名牌小學的門衛透露,這里不少學生的戶口落在對面的老房子,房子一塌糊涂,孩子大多 回“老家”住。于是乎,就常聽家長嘆苦經:“每天早起,橫跨幾個區送孩子上學,自己辛苦不說,孩子起早摸黑,更是疲憊不堪——有時懷疑這么折騰到底是對還 是錯?”
眼見著別人的遭遇,有一些家長開始對學區房萌生退意:“一樣的樓盤,掛個學區房的名頭就貴上十幾二十萬,有這些錢,夠上私立學校了吧?如果還不行,請個退休特級教師輔導,總夠了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