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0-29 16:20:20
【面向未來還是過去】
學生讀經、學傳統文化,培養的是興趣,本是好事,不過也應該從現代環境的角度考慮,而不是要回復到過去。
孫立群說:“小學生讀經,也曾引起過很大的爭論,是全盤讀還是刪節讀等,其實這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在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自然是培養學生作為一 個現代人的基本素養。傳統文化的教育,也應該放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下,因此不管是讀原文還是讀刪節的,都應該對他們加以引導,哪些是當時特有的,哪些是對今 天仍舊有用的。至于說按照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模式,讓他們背多少書、行什么禮,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并非易事。從上個世紀初開始,就有無數的學者研究這個領域,也因此產生無數著作。對此,孫立群說:“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 畢竟是有隔膜的,比如諸子,大多都是一兩千年前的著作,時代變了,社會在發展,想要完全融合不大可能。所以,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現代精神,然后讓他們能夠以 現代眼光看待傳統文化,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把傳統文化照搬出來,從不盲信過去一定勝過現代。這是不對的,面向未來才是應有的態度,人類文明也總是 向前發展的,而不是向后。”
【學國學不可急功近利】
國學風潮之下,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各種國學班、讀經班,贊同者認為此舉對普及傳統文化有益,反對者則認為不過是和奧數班、興趣班之類并無不同。
孫立群說:“家長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可以理解。對孩子來說,讀一些古籍也可能會因此引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這也是好事。但需要 注意的是,學傳統文化需要的是積淀和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功夫,不可急功近利,不能人為地定下什么目標、指標,一個假期必須背會多少古書,要達到什么程度, 這些并無益處,對孩子反而壓力太大,沒什么效果,甚至起逆反心理。傳統文化積淀了幾千年,傳承了幾千年,又何必急在一時。”
學國學是好事,卻不能把好事變成壞事。孫立群說:“對于孩子的教育,基本的是現代精神的培養。此外課外的培養,最重要的是興趣,學傳統文化可能 會激發孩子對歷史、對文化的興趣。所以說,建立興趣才是根本,倘若能夠在傳統文化中領悟到一些優秀的部分,和現代教育形成互補,自然更好,但這應該是學生 主動的,而非被動的。”
【別把寶壓到國學身上】
然而,當今社會興起創辦的國學班、國學夏令營等,以各種名目招徠學生,參加的學生和家長們往往也寄以厚望,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國學本身,是否都太過沉重了?
孫立群說:“迷信國學的人,肯定是有的,也曾經有過這方面的爭議。在學界來說,國學的界定本身尚未定論。而我個人的理解是,傳統文化本身產生于 農業時代王權統治的環境之下,如果說對今天的社會有什么重要的指導作用,這無疑是一個偽命題,傳統文化絕無這種指導意義,也沒有這么大的能力。一個現代化 的社會,自由民主的時代,它和農業社會、王權時代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學習借鑒其中對今天有益的部分,沒有問題,但絕不能提高對它的評價,傳統文化的那一 套價值觀,在今天早就過時了。即便是說當今社會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現象發生,那也應該用現代思想來培養和重建,把寶壓到國學身上,國學承受不了。”
對于學生來說存在同樣的問題,孫立群說:“學生學國學,本來應該是吸取傳統文化對今天有益的部分,甚至是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而不是要學生去信奉傳統的那一套價值觀,把學生變成那個時代的人,這既不可能,也絕無好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