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2-07-17 09:55:26
動手是寶寶獲取知識經驗必不可少的方式,杜威的“在做中學”、皮亞杰的認知建構理論都清楚地闡明了動手對嬰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過去,我國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的學生都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操作學生看,其弊端已盡人皆知——培養出的人大多數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只會說不會做……
為扭轉這種局面,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幼兒園逐漸出現了活動區教學模式。如今,這種教學模式已被全國大多數幼兒園所接受。經過十幾年的實踐探索,活動區教學日趨完善,課堂教學與活動區教學形成了較好的互補關系。
活動區教學與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呢?
活動區教學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再是直接灌輸給幼兒知識,而是將所教知識物化到材料中,讓幼兒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取相關經驗與技能。
活動區教學的全過程均體現出幼兒選擇材料的自主性、學習的操作性以及對知識的自我發現。
由此可見,操作材料或學具是活動區教學的關鍵,沒有操作材料或學具,就根本談不上活動區教學。并且操作材料或學具的性質與數量直接決定或影響幼兒的學習質量。
如何才能設計出科學適宜的操作材料或學具呢?這是近十幾年來幼兒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事。她們的熱情、她們的創造性、她們的奉獻精神均通過她們所設計制作出的大量新穎獨特的操作材料與學具展現得淋漓盡致。
由福建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附屬幼兒園設計的《幼兒園區角操作活動150例》一書,展示了為小、中、大3個年齡班幼兒設計的包含生活區、語言區、科學區、數學區、美工區以及綜合區的一大批活動材料與學具。這些學具并不昂貴,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卻凝聚了幼兒教師的奇思妙想與敬業精神,顯示了幼兒教師的心靈手巧與獨具匠心。
更為可貴的是,她們圍繞這些材料或學具設計出豐富有趣的活動,并在實踐檢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操作要點與指導建議。這些來自實踐的優秀成果,形象生動、極具創意、操作性強,可以為廣大幼兒教師借鑒,用于自己的區角活動教學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