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7-11 17:31:30
目前,有些父母出于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誤解,想方設法將孩子提前入學。這表面上僅1歲之差,但一旦偏差失誤,將會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嚴重的后果。
人的成才因素中,智力發展只是一個因素,非智力因素更加重要。將一個身心發展尚未達標的兒童,置于已達標的兒童群體中去接受以達標兒童為標準的教育行為,使其處于不平等的學習競爭中,結果往往力不從心,一般到二年級時就明顯跟不上了,這就難免遭到老師的冷遇和父母的失望。孩子的學習興趣低落,自信心會慢慢消失。
另有一種現象,早上學的孩子在班上常常以“需要照顧”的角色出現,選班干部沒有他們的份,系紅領巾也要晚一年,搞什么活動大多數也只能列席旁觀,不知不覺中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和自卑感,孩子的人格就不能健全地得到發展。
在此對6歲兒童的父母提出以下建議:
1.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鼓勵和督促孩子,上課時用心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拉,不敷衍。愛惜書本及學習用品,保持清潔整齊,每晚睡前整理自己的書包做好次日上學的準備。孩子能做到這些就會取得較好的成績和老師的贊揚,這些又能進一步激勵孩子認真學習。取得更大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2.建立合理的的作息制度,培養良好的的學習習慣:保證孩子做到按時吃飯、按時睡眠和起床,準時到校。課后回家也要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分配做功課和游戲的時間。建議父母不給孩子額外增加作業,如果課余時間完全被功課占滿剝奪了孩子的游戲時間,會引發孩子的厭學情緒,效果與父母的期望適得其反。孩子做功課時,要給他創造安靜的環境,父母來回走動、談話、看電視均會造成孩子分心,影響他的有意注意的發展。對孩子的作業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辦代替,孩子有困難時可給予提示。鼓勵他自己思考解決。從上學開始就鼓勵孩子養成做完作業后自己檢查并改正錯誤的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熱愛學習、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情感:一般剛入學的兒童都是非常喜歡和尊敬老師的,對老師的情感常常是推動兒童喜歡上學、努力學習的動力。老師和父母都應重視這份情感。有時父母常說自己的孩子。“我講話你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話跟圣旨似的!”這種消極的語言不講為妙。當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議論和批評老師更是不恰當的。
4.父母與教師即時溝通、密切配合:孩子剛入學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如上課時講話、忘記老師留下了哪些作業等等。如教師與父母能及時溝通、步調一致地去幫助孩子。很多問題都能盡早解決。不至于拖延成不易解決的難題。還應強調的一點是不允許孩子在學校與家中有相反的行為表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