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7-06 14:59:07
孩子上學后,有的時候會受到老師的批評,這時候家長要又怎樣的態度呢?理解、換位、配合,是正確看待老師對孩子批評的三步曲。
一、理解:平衡心態 正確對待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批評觀。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老師的職業有著崇高的描繪――“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確實,老師的職業透著一份執著。工廠產品有不合格,工人就挑出來扔在一邊,但學校的老師對自己的“產品”會苦口婆心,努力想出最好的方法,追求著孩子獲得成功后的那一份喜悅。老師最大的希望是班上的孩子能齊頭并進,但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老師從孩子的個別差異出發,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批評是方法之一。如果家長認識到,老師的批評是另一種愛的表達,也是促進孩子發展的一種手段。那么,心態就會平和些,對待老師的批評就會采取正確的態度去接受,采取正確的方式去和老師溝通。
心態平和,彼此真誠,就事論事,是家長、老師理解批評的前提。溝通是理解的基礎,良好的溝通技能能營造融洽的氛圍。家長主動和老師聯系時,應從事情本身出發,真誠聆聽老師對孩子“錯誤”的分析,往往會提高交流的效果,使雙方在教育方法上取得一致。如果在溝通上有距離,或帶著成見進行交流,那結果不是教師“一言堂”,家長悶聲傾聽,就是雙方意見不合,各執己見,溝通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致使家長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為什么會被“批評”,老師不能取得家長教育上的支持與配合。
所以,家長應及時和老師取得聯系,了解情況,并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批評的意義,理解和尋找老師批評的價值。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