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高分網(wǎng) 2012-07-06 14:48:13
再過一個暑假,幼升小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家長們也想好好利用這個暑假,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那么,孩子應(yīng)該做好哪些準備?需要上拼音班嗎?需要寫字嗎?”現(xiàn)在就來看看這個暑假家長和孩子都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一、識字量要達1500至2000字是誤區(qū)
“在座的家長有不少對孩子的語文成績不滿意,有沒有找過自身的原因?”一次“幼小銜接”的班會上,小學班主任老師揚起手中的語文教材書,“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教材和大綱要求,至少要求孩子在入學前的識字量達到1500-2000字,如果達不到,那么你的孩子就會學起來非常累”。老師隨后表示,入學前對該班級識字水平測試顯示,僅三分之一學生基本達到這一水平,多數(shù)學生認字量在500-1000之間,少部分學生識字甚至不足500字。“一年級學生必須學會自己閱讀課文、理解分析、造句甚至初步寫小作文,沒有這些識字量,孩子看不懂課文,語文成績怎么可能提高?”
按照老師的說法,入學前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接受早教不充分的孩子語文學習會很費勁。聽到上述一席話,原本還在為自家早早開始早教而沾沾自喜的王媽媽忍不住吸了口涼氣。4歲讓女兒學圍棋,5歲教識字、看新聞,6歲時參加了一家藝校辦的語言表達培訓(xùn)班,早已“領(lǐng)先一步”的王媽媽沒想到,她還是遭遇到了讓她看不懂的“高臺大門”。
二、孩子認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的過程,不能搞突擊。
每年班里的孩子大概有一半在學前就學習過一年級的知識,不到三分之一的孩子學的可能多一些。不反對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但在怎么學的問題上家長存在很大的誤區(qū),孩子明年要上學了,家長今年把小學課本借來讓孩子學一遍或是在外面報個識字班,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對于學前的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字的積累,一個是智力開發(fā)。從孩子開始說話起,就要培養(yǎng)他對語言文字的喜愛,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孩子就不會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他會認為這是他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而且這個過程一定要在生活、游戲中進行,比如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認路牌,孩子愛吃的零食包裝上的字,讓孩子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有自信,這樣就不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