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 2011-08-04 11:01:34
許多寶寶即將在暑期結束后邁進小學,開始自己的“讀書郎”生活。但是,學校的生活跟幼兒園并不一樣,幼兒園的老師是給寶寶更多生活上的照顧,而在學校,寶寶是以學知識、長本領為主要任務;另外寶寶的生活規律也有了很大的差別。那么,在暑期中,家長該如何提前幫助“新小學生”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據此,筆者采訪了幼教專家、華師大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副教授王順妹。
[入學指南]
先了解孩子入學將面臨的三大變化
王順妹表示,初入小學的兒童,普遍嫌上課時間太長、游戲活動時間太短;讀寫作業偏多,普遍有眼睛酸、手酸、頸項酸的感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體重下降;心理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有些小學生懷念幼兒園生活,產生怕學、厭學情緒。這種不適應是由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決定的,是由幼兒園和小學、家庭的生活環境、教育環境及學習內容、方法等的差異造成的。因此,家長首先要提前了解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在這個基礎上作出應對措施。
一、從玩到學,主導活動變化
入學前,兒童的主導活動是玩,他們常常做游戲,沒有任何學習上的壓力;入學后主導活動是學,他們的心理發展起了重大變化,游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學習成了最適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教學時間和休息時間的差異。小學教學時間的增幅與休息時間的減幅過大。從教學時間上看,幼兒園大班末期集體活動的時間,每天2-3次,每次在25-30分鐘;而小學每天便安排5-6節課,且每節課40分鐘,教學時間凈增加兩倍以上。從休息時間上看,幼兒園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交替進行,而小學課間只有10分鐘休息,兒童室外活動量明顯減少。入學后,睡眠時間也受到壓縮,小學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時間。這些“時間差”的突然出現,自然使年幼的兒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難以承受。
二、入學后,社會角色變化
學齡前兒童是貪玩的,是寸步不離地被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學就不同了,他們是集體的正式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學校和班級爭取榮譽。所以,一年級小學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轉變又高興又自豪,家長要十分關注孩子這一心理發展,對“入學”給予高度重視。
三、向獨立生活轉化
兒童入學前與家庭成員的依附關系密切,一舉一動都是成人指點;入學以后,兒童每天都要離開家長在學校獨立生活,這將進一步促進兒童從依附向開始獨立生活轉化。他們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內有限的幾個成員。
王順妹表示,家長應充分認識小學生與幼兒園在學習方法、內容、時間等方面的差異,采取積極的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人小學前后的一段時間內,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癥,做好必要的入學準備,盡快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順利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暑期心理攻略]
積極暗示激發孩子對“上學”的期待
從幼兒園的寶寶變成一名小學生,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經歷,漫長的學習生涯即將開始,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好全面的入學準備,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王順妹建議家長,在暑假期間要多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小學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
王順妹強調,一定要避免消極的暗示。比如,“你開心不了幾天了,到小學有你受的!”、“等上小學給你上緊箍咒!”有的孩子在上學前,常常聽到這樣的話。于是,小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了“可怕”的地方。還沒跨進校門,孩子的心態就出了問題,以后的不順利可想而知。所以,千萬不要用“上學”來嚇唬孩子。也不要把自己對孩子上學的擔憂和焦慮傳遞給孩子,而要設法激發孩子對上學的期待。
此外,有些孩子對小學的認識停留在表面,只知道上小學可以背書包、戴紅領巾、自己到學校等。家長也應幫助孩子正確了解學校,知道小學是學習的地方,小學生是以學習為主的,要做作業,還會考試,需要認真學習。
[暑期行動攻略]
暑期提前培養孩子入學后需要的能力
孩子入學后是否愿學?愛學?能學好?是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在起跑線上占據領先的地位”,提前輔導孩子學習小學的內容,事實上,這種做法不僅無助于孩子的入學適應,還會造成孩子上課注意力渙散的不良習慣。
孩子入學后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因此無法理解、掌握小學的學習內容;另一個方面是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差,即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發展水平低,于是孩子入學后不能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因此,入學前的準備內容應著重在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上,而不是單純的知識準備。
攻略一:抓緊培養“任務意識”
有的孩子上學后,不會自己管理學習用品,甚至不會記作業,是因為他一直習慣于一切都有人操心、代勞,還沒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是每個小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所以,入學前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比如分配給孩子一兩項家務勞動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去超市購物前,請孩子列出購物清單,并負責提醒大人把清單上的物品買全。
攻略二:練一練孩子的注意力
在暑假中家長可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具體方法是:在活動前設定時間要求,如果孩子堅持下來,就給予適當獎勵,反之則施以一定懲罰。最初可以從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入手,逐步提高時間要求和活動難度,直到孩子能獨自堅持25分鐘不覺得疲勞。
攻略三:讓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新小學生的通病。因為以前時間都由大人掌控,孩子自己對時間的概念很模糊。建議家長可以在孩子做某件事情(比如畫畫、聽故事)前,讓他做好充分的準備(喝水、上廁所等),一旦開始,就不許以各種借口來回走動了。并且,規定好時間限制。比如在餐桌上放上鐘表,規定孩子在30分鐘之內必須吃完飯,要求他自我監督,到時候就撤碗。教給孩子節約時間的方法。比如,孩子收拾積木時,時間都耗費在來回走動上,家長可以教他先用小簍子盛放,等盛滿了再一起倒進玩具柜。教孩子學會簡單的統籌安排,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效率。讓孩子體驗到珍惜時間的快樂。在規定的時間內,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務,省下的時間就讓孩子自由安排,做他想做的事。
攻略四:教他認識新朋友的本領
“離開了熟悉的伙伴”是不少孩子對上學最擔心的事,也是一些孩子入學后不適應的原因之一。而入學后,不像在幼兒園里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師,與同學發生磨擦和矛盾時,孩子必須開始獨立解決矛盾。暑假期間,家長可以幫孩子做一些必要準備:事先了解家庭周圍有沒有與孩子同齡同校的鄰居,設法讓他們認識,約好入學第一天一同上學。有了熟悉的朋友,孩子對小學生活會感到安全多了。同時,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可以讓孩子進行“主動出擊”,讓他主動結交新伙伴,比如主動介紹:“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嗎?”借物介紹:“我有一個小皮球,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嗎?”參與游戲:“你們的游戲真好玩,能讓我和你們一起玩嗎?”……
攻略五:學會自己解決與伙伴間的沖突
暑假期間,家長要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里做客,去別的小朋友家玩,給孩子創造更多和不同年齡的孩子接觸的機會。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家長不要充當調解員,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平時,家長可與孩子討論,如果和小朋友遇到爭執,該怎么做。比如,怎樣和同伴一起玩一件玩具?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么辦?你想玩別人手里的玩具時該怎么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