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我有花一朵 2011-05-31 18:19:45
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大幕華麗拉開
這是五月底,上海市小學入學登記報名基本上落下帷幕了。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我同風花雪月等等玩意兒基本絕緣,徹底落入最凡俗的糾結,狠狠地體會了一把被大眾念力裹挾而去的無奈感。結束以后,仿佛一條繃得太久的皮筋,一時還有點回不過神,又足足休息了一周,方才恢復正常,長出一口氣:總算是結束了!現將一些得失記錄下來,算是對過去這些日子的一個交代。
話說,盛開剛剛出生的時候,我的愿望看似很簡單:“身心健康即可,快樂乃第一要務。”我相信,很多剛剛迎來寶寶的家庭大抵都是這樣想的罷——面對一個哇哇哭的小小嬰兒,操心著他(她)一天吃了幾次,拉了幾次,不生病、體重在持續正常增長就已經是上上大吉。小嬰兒露出一個無齒笑顏,當爹當娘的只覺得全世界的花在該剎那全都開放了,哪里還會有更多的要求?說真的,那些從一出生就制定詳細培養計劃的大概是少數吧。
第一個考驗是幼兒園入學。但似乎還是不太嚴重。現在的蒙氏幼兒園、孫瑞雪幼兒園以及各式各樣的藝術幼兒園、雙語幼兒園等等可以滿足家長各方面的需求。基本上,只要愿意,我們盡可以挑一個最適合自己家庭教育理想的品種。比如俺,花了兩天的時間,將住處周邊的幾家幼兒園現場走訪了一遍,挑選了一家校舍明亮,活動場地比較大的蒙氏幼兒園。似乎也沒費什么勁。幾年下來,對老師的素質、對孩子的關注程度、學校的活動等等方面都是滿意的。還記得盛開三歲初入園的時候,不肯午睡,老師就總將其帶在身邊(中午老師開會她就跟著去開會,坐在老師腿上旁聽)。我覺得這樣一個尊重孩子意愿的環境就已經很好了。至于學到什么,全不在考慮之列。更何況,這家幼兒園還有每天一小時的蒙氏工作,也有每天一節的外教英文課。幾年下來,孩子的專注精神培養得不錯,數學的基本概念建立得也還行。關鍵在于,絕大多數時間回到家都是開開心心的。對于我這樣一個期待值不算高的家長來說,已經很好很好了。
事情是從去年五月開始的。某一天,我到學校去接盛開,和她的老師閑聊,老師說:“盛開還有一年就畢業了。”我大驚:“啊?不是七歲上學嗎?”老師亦大驚:“七歲?不是呀!六歲上學的!”看看,我是多么一個不負責任的家伙呀!還打算從暑假開始為入學作準備,我老神在在地以為:用兩年時間來準備,怎么都是足夠的。誰知道我竟然弄錯了最基本的政策!!于是有點慌神,但轉念一想,還有一年的時間,也是來得及的。
為入學作準備,準備什么呢?我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第一個方面是讓小人兒從幼兒園小朋友逐漸向小學生過渡——話說,雖然是要到今年九月入學的那一天才算一個真正的小學生,但是一些習慣、一些思想、一些別的東西最好是有個漸進的過程嘛。比如,識字量我們沒問題,但是要教教寫字,讓她能夠連續四十分鐘坐在座位上。比如簡單加減法還是要弄一弄的,英文也是要稍稍系統地弄一弄的。再比如,一些復雜一點的衣服的穿法,鞋帶的系法這些生活類的也要有意識地突擊,必須要會。另一方面,就是選擇學校了。
在擇校這件事上,輿論和宣傳大抵都是不贊成的。理由很多很多,最有代表性的大抵有兩種,第一種就象盛開爸爸說的:“小學有什么要緊的?我當初是XX村小畢業的,現在不也過得挺好?”另一種呢,是:“社會風氣都是你們這些過于神經質的家長搞壞掉的!給孩子那么大的壓力,把自己也弄得緊張兮兮的,根本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可是,拜托,我們在菜市場買棵大白菜也要挑一挑,更何況孩子讀書影響這么深遠的事呢?沒有人否認大白菜有優有劣,也沒有人質疑在咱能力許可范圍內選一棵更合心意的大白菜的必要性,大家為什么對擇校反應這么強烈呢?只不過擇校稍微復雜一點而已。嗯,好吧,不是復雜一點,是復雜得多。
大家都知道,現在小學和初中是九年義務制教育,公立小學和公立初中一般是不允許選擇的,按地段劃分,攤上什么是什么,以示公平。說真的,要是攤上的那一個達到二流水準也就罷了,要是攤上的那一個是三流四流乃至不入流的呢?當然了,按照上海的教學平均水平,就算是不入流的那一等,應該也會比盛開爸爸小學就讀的村小好。可是,作為一個親媽而不是后媽,誰甘心就這么罷了?怎么也得撲騰一下不是?
所以,擇校的第一步,其實是從自己住處對口的學校開始研究的。按照就近原則,一般說來,離家最近的那一所公立學校往往就是對口學校。可是,保險起見,還是應該查查資料,確認一下。好在現在乃是信息社會,在網上就可搞掂這些。先根據住處是哪一個區,查到所在區教育局的官網,再在官網上搜出去年的招生公示,一般情況下,附件里就有極詳細的學校對口居委的情況。如果你查到對口學校那是一所以民工子弟為主要生源的學校,自然著急。如果你對口的那所學校是一所一流甚至超一流的公辦學校——啊,不要以為就可以咧著嘴笑了,事實上,你就更應該糾結一下啦:因為如果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在,那么,周圍適齡兒童一定會很多很多很多!一所小學一般也就160個學額,如果對口人數超過這個學額的話就要上交資料到招辦去排隊:先是上海戶口,再是引進人才類居住證(后者基本上已經沒有輪得到的可能性了)。上海戶口又按戶口所在年限排隊,再按戶主是否直系親屬排隊,再按是租房還是買房排隊。一般情況下,直系親屬、有房產證、遷入三年以上基本沒問題,但不是絕對的。要是遇到超一流學校,說不定有大量具有遠見卓識的家伙在結婚之初就購買了該處學區房……如果沒有排進這所學校怎么辦?招辦會統籌安排的,再次根據就近原則,統籌到附近別的學校去。至于具體會被統籌到哪一所學校就只有天曉得了。那么,是不是對口學校是二流的就安全了呢?原來我是這樣認為的,今年發現,唉,也不盡然啊!俺為盛開選的那所二流公辦學校對口學生,還不算11年遷入戶口的、不算持引進人才類居住證的,就有207人。還是得排隊!!唉!這種情況不受控制的感覺,說真的,很糟糕。(當然,其實排隊還不算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搖號!)
于是,不愿意聽天由命的人們研究完家旁邊的那所學校之后,自然會將目光落向附近或者相對附近的民辦學校。這樣的學校往往就是名校,競爭激烈的程度,類同抽獎。以著名的世界外國語學校為例,面試那天,老校長一場又一場地給等候在廳里的家長講:“今天來的孩子都很優秀,可是我們學額實在有限……不錄取是正常的,錄取……”下面家長曰:“是不正常的。”是啊,近五千人競爭約120個學額,那個錄取比率遠遠低于高考也。這樣的學校,絕大多數家長帶著孩子去面試的心態其實蠻不錯的,就是去碰碰運氣再加上開闊眼界。
所以,在名校和對口學校之外,我們還不得不關注到另一些介乎兩者之間的東東:如某些政策較為松動,允許面向全區或者全市招生的公辦學校。如準一流或者二流民辦學校。這些學校也要面試——當然,現在政策并不準許小學面試,于是包括名校在內,所有面試都被冠名曰“校園活動”。并且所有的學校都不會說他們是在面試。
于是乎,明面上擇校說到底就是兩條路:一、買學區房。這個必須趁早,保險起見最好結婚就買!!二、面試。結婚就買好學區房的家伙當然是少數,所以,在我看來,除非那種特別淡定特別沉得住氣的家伙以外,每一個家庭在面對幼升小這道坎的時候,都會去面上那么幾次。區別僅僅在于有的面一兩所,有的面七八所而已。
一旦認清這個形勢,恭喜你,你會發現,大幕華麗麗的拉開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