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佳琳 2011-03-25 10:54:30
兒童上幼兒園“足不出社區”
《綱要》編制歷時兩年多,首次提出要優先保障教育建設用地,發揮教育對人口的引導作用
24日公布的《北京市教改綱要》首次提出“教育資源空間布局調整”,要充分發揮教育對人口分布的引導作用、對城市規劃的支撐作用和對區域發展的引領作用。各級政府在“十二五”規劃的過程中,應優先保障學校建設用地。
編制歷程
綱要曾5次向各界征求意見
24日,《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面世。記者了解到,2008年10月教改綱要開始編制,最初確定了涉及首都教育改革與發展的10個重要專題并開展調研。
編制期間,先后組織召開了五十余次專題研討會和座談會,聽取了專家學者、大中小學校長、行業、企業用人部門和教師、家長及學生代表對于規劃綱要中重點問題的意見。
去年7月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后的4個月,《綱要》制訂小組又再次進行了五輪針對《規劃綱要》的征求意見工作。在聽取教育領域人士意見的同時,也向市政府其他部門書面征求意見。
期間,包括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內的北京市主要領導還召開了基礎教育等七個領域針對《北京教育規劃綱要》的系列征求意見座談會。去年9月底至10月初,《規劃綱要》呈送到教育部征求意見。
而大多數公眾看到這份規劃綱要草案的時間,是在2010年10月13日。當天,北京市教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規劃綱要》的征求意見稿。
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內,北京市教委共收到來信600多封,反饋意見2000余條。其中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問題,關注度最高;其次就是學前教育、擇校、減負和區域間教育均衡發展等問題。
新增亮點
千字論述教育資源空間布局
與之前公布的草案相比,最大的調整就在于,《綱要》在原本的第九章《教育經費保障》里,加入了千余字的內容教育資源空間布局。
在《規劃綱要》中,教育被置于可以引導人口分布、支撐城市規劃、引領區域發展的高度,因此要求各區縣在“十二五”規劃過程中,應優先制訂教育基礎設施的專項規劃,優先保障教育建設用地。
北京市教科院院長時龍表示,“教育資源的空間布局不僅僅是土地資源的利用問題,也是建設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需要。事實上,解決教育均衡問題,空間布局的均衡也很重要。”“教育資源的空間布局,要涉及發改委、規劃、國土等若干部門,這部分內容的站位,是站在了北京市整體發展的角度,而非就教育論教育。”
他最為看重的,則是其中提到的“十二五”規劃中,優先保障教育用地。確實有一些地區存在對教育用地不重視,甚至是侵占教育用地挪作他用的做法,此次教育規劃綱要出臺后,這種現象有望逐步得以解決。
資源配置
4個高校聚集區定位首亮相
在這一部分,北京市對各級各類教育,在實際資源配置方面也給出了定位。
學前教育強調“全面配置”,特別強調新建小區學前教育設施建設,提出要讓居民在居住區域內接受學前教育。
對于基礎教育提出“均衡配置”,配置時要結合人口遷移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促進區域內和區域間的均衡,同時提出繼續推進名校辦分校,在帶動新建小區教育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
高等教育則要“優化配置”,結合全市的產業結構、區縣功能進行布局。
首次提出“一心三區”首都高等教育空間布局,包括中關村及周邊高校組成的大學聚集中心和北部、南部、東部3個高校聚集區。
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沙河高教園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結合城南行動計劃的實施,加快良鄉高教園區、北京建工學院新校區、首都經貿大學校區擴建、亦莊職教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南部高校聚集區對南部高技術制造業的助推作用。
結合CBD東擴和通州國際新城建設,發揮東部高校聚集區學科專業優勢。為發展高端商務、現代物流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以此形成與首都空間布局相協調、產業結構相適應、區縣功能相結合的首都高等教育資源空間布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