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一小 2010-10-14 14:35:20
中關村一小,就不得不提到保福寺小學。1949年,中關村一小成立在一個破廟里,當時叫“保福寺小學”。最初,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全校師生全部的用水都來自于寺廟里的一口水井。學校大門的門檻很高,個小的同學甚至只能爬進來。教師也僅僅是初高中畢業生,但就是這樣的師資力量,對于年輕的共和國以及百廢待興的社會來說,已經是比較雄厚了。
60年光陰,使中關村一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們從破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1998年學校創辦了寄宿部,在寄宿制教學方面創造了新的開始;2003年創辦了天秀部;2004年創辦了國際部。從此,中關村一小向著“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目標發展。這每一個成績都是中關村一小全體師生共同奮斗的結果。
1958年,為了讓更多中科院的子女接受教育,科學院出資興建新校址,保福寺小學遷入。學校也改稱“中關村小學”由此中關村小學變為完全小學。
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也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
1971年,隨著時代發展,學生人數增加。中關村小學發展成了一個有60個班級的學校。北京市從中關村小學分出了24個教學班成立了中關村二小,中關村小學也改稱“中關村一小”。
中關村一小能夠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各屆校長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中關村一小能夠從昨天走到今天,各屆校長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色辦學,追求卓越”。這是前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關村一小55周年校慶時的題詞。
1986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日新月異。為了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育人環境,學校斥資擴建了東樓和小南樓,也就是今天的音樂樓。1990年,學校的主樓破土動工,重建工程歷時兩年,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標志著一小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1997年,中關村一小又跨上了新的臺階。隨著北京經濟的穩步增長,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又新開辟了8間專業教室。
1998年,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上對寄宿制學校的需求日益強烈,一小成立了寄宿部。從此,中關村一小走上了又一個新的頂峰。11年間,學校先后接收了眾多歸國人員的子女和北京市高科技人才的子女入學。
1999年6月,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中國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紀元。于是2002年至2009年這七年中,每一位教師都經歷了一次帶著課改印記的痛苦而幸福的自我“蛻變”。
2003年,隨著天秀部和國際部的相繼成立,中關村一小如虎添翼。如果把本部比做一只雄鷹,那么其余三個部就如同雄鷹健壯的翅膀,有了它們,雄鷹就可以飛向更高的天空。
2004年,學校初步形成了走讀和寄宿,本部和分部,國內與國際教育相結合的“一體兩翼”的規模辦學格局。10月,中關村一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與共和國同齡”建校55周年校慶,充分向社會各界展示了學校的風采。
2005年,中關村一小在多年的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深入推進“自主教育”。學校提出自主創新,鼓勵學生們自己動手,建設祖國的未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