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醫學雜志 2010-09-25 16:15:20
發燒一定要送到大醫院?
都說“小病進社區,大病進大醫院”,但這僅僅是個“說法”而已。對許多家長而言,孩子病了,哪怕是小病,也是最要緊的,一定要去大醫院看。每年感冒高峰的時候,上海4家知名兒科醫院總是人滿為患,簡直比菜市場還要“熱鬧”。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中就診,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不僅排隊等候時間長,還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平心而論,感冒并不一定非要去大醫院看。大醫院可能設備好些、醫生的學歷層次高些,但這些都不是看感冒所必需的。大醫院的水平主要體現在對疑難雜癥的處理上,社區醫院醫生看感冒與三級醫院醫生看感冒,基本上沒什么區別。
發熱有沒有必要驗血?
接診發熱的孩子,醫生一般都會開一張驗血單,讓孩子去驗血常規。這時候,家長心疼了:我們家寶貝,讓你戳一針,要出血,多疼啊,最好不要驗血。
實際上,血常規檢查結果對醫生判斷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示孩子發熱是病毒感染引起,還是細菌感染所致。盡管大多數發熱患兒為普通病毒性感冒,但也有少部分是由細菌感染引起,抑或是普通病毒性感冒數天后,并發細菌感染。若醫生把所有患兒都當成普通病毒感染來治療,肯定會耽誤部分孩子的病情。反之若醫生把所有患兒都當做細菌感染來處理,濫用抗生素,對孩子更不利。因此,若醫生開單子讓孩子去化驗,家長們即便覺得心疼也得去,因為這樣對孩子有好處。
要“吊鹽水”、吃消炎藥嗎?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感冒、發熱一定要“吊鹽水”,用消炎藥,否則病好不了。還有些家長總是要求醫生給自己的孩子用最好、最貴的藥。實際上,最好、最貴的藥并不一定對孩子最有用。這不是錢多錢少、貴與不貴的問題。而是如何對癥下藥的問題。
感冒是不是要用消炎藥?答案是,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堅決不用。抗生素不殺病毒,當發熱乃病毒感染所致時,用抗生素不僅沒效果,還可能造成肝腎功能、聽力等方面的損傷,得不償失。
特別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的年齡、體重、器官發育狀況不同,藥物種類、劑型、劑量的選擇都不盡相同,絕不是“人小一點,藥量少一點”那么簡單。孩子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切莫擅自給孩子用藥,更不能像到餐館里點菜一樣“點藥”。
還有些家長偏愛“吊鹽水”,覺得上次孩子發燒,“吊了鹽水”就好了,這次也要求“吊鹽水”。實際上,“吊不吊鹽水”,要具體論證分析。我們的原則是,如果一種疾病能夠口服用藥,就不打肌肉針:如果能夠打肌肉針,就不選擇靜脈輸液。
為什么要盡量避免輸液?理由有以下5點:首先,大多數藥物口服以后,吸收非常好,且藥物經胃腸道吸收后,緩慢入血,不良反應最輕、最安全。靜脈輸液則不同,藥物直接進入血液,不良反應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嚴重的會迅速危及生命。其次,口服用藥可避免因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導致的一些交叉感染。第三,打肌肉針、靜脈針有一定痛苦,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第四,一天3次或4次口服用藥可使全天的血藥濃度穩定在較高水平,療效更好。靜脈輸液無法做到這一點,除非一天24小時都在輸液,否則一旦停用,血藥濃度馬上下降。第五,口服用藥既簡單,又便宜,輸液不僅要花很多時間,費用也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