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0-08-18 13:30:03
四、自我意識敏感期
案例:月月兩歲兩個月了,只要有人和他打招呼,他的反應就會很激烈,不停地尖叫同時使勁地跺著腳,拍打著手,一臉的不耐煩。月月正處在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他會抱著毛巾被說:“這是我的。”指著自己的包說:“這是我的。”他也拒絕給別人分享媽媽為他帶來的分享物。他對成人未經允許就觸摸他也極力僨怒,他以尖叫、跺腳、推拒來捍衛自我,他以這樣的方式向成人宣布:我的身體是屬于我的。
表現:從開始說“我”,說“不”到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識,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楚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感覺我說了算是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表現出完全的以自我為中心。孩子變得自私,什么都說是我的,對什么要求都說不,脾氣變得很大,固執、以自我為中心。
真相: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就會非常堅持自我,這表明他們的意志在形成,他在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別的。孩子逐漸發現自己和世界是分離的,于是悄悄有了自我意識。自我覺醒在1-2歲開始,用是我的來區別你和我的不同。這是孩子的第一個自由宣言。第二個自由宣言就是用來表明你我差別,孩子以此表現我可以不按你的意志做,打你、打死你也是這個意思。
過了這個時期,孩子就會嘗試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交換。到了4歲,孩子所有的東西都不會給別人,到了5歲,他就急于把東西分享給別人,來交換得到別人的東西。孩子說打你,不是真的打人的意思,而是要別人立刻消失,當發現沒達到目的,就會用手來推來實現。這可以制止他,但不要說教譴責。孩子說不,父母不必糾正過來,該做什么照做,不必和他商量分辨,這就不會影響他的敏感期,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過去了。
家長常常教育孩子分享東西,在他什么都還沒擁有的情況下這是錯誤的想法,要先擁有再分享,這個選擇權在孩子,這不是自私的表現,不要以大人的道德觀來判斷孩子。
這是重要的敏感期,保證了個敏感期就等于保證了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和諧在社會立足的能力。
解決方法:當孩子打人咬人時我們只去制止孩子行為,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讓孩子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家長要盡量尊重孩子的選擇,滿足孩子的需要,盡量讓他快樂和順從。幫孩子建立家庭相冊,辨認人和事,認識自己。在2-2.5歲時玩認知游戲,人五官,并通過兒歌來加深印象。
五、完美和審美的敏感期
案例:2歲半的浩浩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乖小伙兒,他對同伴友好,對爸爸媽媽有禮貌,活潑懂事。唯一讓媽媽覺得有些煩惱的是她覺得浩浩有“完美主義”傾向!比如,如果給浩浩兩塊蛋糕,一塊是完整的,一塊是破碎的,那他一定會選擇那個完整的;畫畫的時候如果看到美工紙有破損,那他肯定不要,會纏著媽媽再要一張完整的美工紙……
表現: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像案例中的浩浩一樣,突然變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牛奶不能灑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點,他們開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著孩子開始關注身邊的環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她們開始樂此不疲地挑選自己的衣服,和媽媽爭執今天到底是穿裙子還是穿褲子,并對化妝品開始感興趣。如果孩子出現了這些特征,那么說明他已經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真相:到5歲半6歲時兒童審美會達到一定水平,這是螺旋發展的,不單是審美發展,更是智能的發展。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說明他們的內心世界走向豐富,完美帶給孩子精神上的愉悅。完美敏感期剛開始是兒童對食物的要求,比如說要最大最亮最完美的,之后兒童就會對物的完美性有更高的要求。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經過一段時間孩子開始關注自身的完美,開始化妝,慢慢的就有審美觀,能夠搭配衣服,達到人文化的狀態。兒童在最早期完善這些東西對孩子未來的個人魅力和氣質有巨大的重要性,影響他們將來的審美能力。父母不用擔心,要理解孩子的不滿,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化妝品、書籍、圖案、實例,可以告訴孩子這個年齡不要太多化妝。
解決方法:注意滿足女孩子的需求,滿足女孩子對化妝品的需求,并把選擇衣服的權利交給孩子。父母指導孩子用安全的剪刀剪首飾并涂上漂亮的顏色戴起來。讓孩子鍛煉手眼能力,感知色彩圖案。適合2-3歲的兒童。
六、人際關系的敏感期
案例:越越讀大班了。她最近好像一直有心事,情緒不高。臨睡前才告訴媽媽,原來是因為兩件事,一件是,她想加入班里另外兩個孩子的行列一起玩兒,但被對方不友好地拒絕了。第二,一個孩子把糖紙隨地亂扔,在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她告訴了老師,受到老師批評的孩子告訴她,以后我再也不跟你玩兒了。
最近,從她的種種描述中可以看出,班里的女孩子自發地形成了很多小團體,這些小團體通常有一個占中心地位的孩子為領袖,她們制定了各種奇怪有趣的入隊規則,不遵守規則的孩子會被排斥和拒絕。比如,加入蝴蝶隊的孩子需要把唾沫吐在手心,然后搓幾下,這樣才可以想變成什么就變成什么。
越越說,她所在的蝴蝶隊只有高貴的小朋友才可以加入,粗魯的孩子和有點粗魯的孩子是不能加入的。而且她對蝴蝶隊的那位領袖非常認同,對她評價很高,稱她是最高貴的寶寶。顯然,越越已經從一對一的伙伴交往遞進到了渴望融入小團體的交往的階段,她對這種關系很依賴。
表現:交往的初始是從食物的交換開始的,進而到物的交換,進而出現相同的愛好和興趣,最后出現理解、友誼,達到和諧關系。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侯,開始通過分享好吃的和別的小朋友交往,逐漸的他們開始用交換玩具來交朋友,再長大一點的時侯,他們開始因為喜歡同樣的東西有相同愛好而交往,這樣朋友的關系就開始長久了。到了5歲左右,三四個朋友的關系就基本上很固定了。
真相:人際關系是人與生俱來的智能。小孩間人際關系就是從交換食物和一對一交換玩具開始的。兒童從3歲開始就有交朋友的渴望,用零食來建立人際關系,但零食僅能滿足一時,很快孩子就意識到食物不如玩具更能維系友誼,食物吃掉就沒有了,但玩具不會被吃掉,但隨著玩具的新鮮感消失,友誼不能長久,由此孩子終于會發現透過食物和玩具都不能建立真正的交往關系。
之后孩子會發現通過平等交往來發展最早最成功的來往關系,再往后就發現交朋友的原則是有相同興趣,互相喜歡或者互相理解。剛開始孩子會分成不同類型的,有的是愛控制對方的,有的是愿意依附別人的,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依附的一方漸漸不愿意受制于人,他也表達自己的意愿,這時就會有短暫的矛盾,很快經過調整,變成平等的交往,經過不斷調整,孩子學會相互欣賞理解,還學會妥協退讓,經過良好溝通才能達到和諧關系。
男女孩交往的興趣點不同,應該樹立男女不同的狀態,孩子會發展出結伴合作的活動,這不是成人教出來的,而是兒童在交往中自己總結出來的。
解決方法:給孩子買些食物來吸引小朋友,允許孩子帶玩具,傾聽孩子。2-3歲時多個孩子玩交換玩具的游戲,以此建立初步交往意識,孩子如果不愿意可以由家長代替,讓孩子來模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