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李言翠 2010-07-29 11:21:39
在農村家長的觀念中,幼小銜接的關鍵是知識的準備,家長總希望老師多教授一些一年級的知識,家長的落后觀念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設置了障礙,由此,從家長入手,做好農村幼小銜接工作勢在必行。我們的做法是:
一、創設良好環境,為順利銜接做好準備
1.創設物質環境
在家中創設一種適合孩子學習的條件是孩子角色轉換的重要標志,也是幫助孩子順利過渡的重要措施,于是我們在家庭中開展了“小書桌”評比活動。我們要求每位家長,在家中挪出一定的空間,為孩子準備一張小書桌作為幼兒固定的學習場所。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夠擁有這種獨立的空間,我們專門組織了家長會,討論小書桌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通過討論,家長從不重視到重視,普遍為孩子購置了小書桌和一個單獨的房間,由幼兒自己設計物品的擺放等相關事宜。
“小書桌”活動不僅是一張桌、一間屋的問題,而是孩子實現角色轉換的物化標志,它給了幼兒自主活動的私密空間,為人學后獨立自主進行活動提供了前提。
2.精神環境的創設
調查發現,農村兒童在家庭中不僅處于被動位置,而且受到的批評、指責遠遠多于表揚與鼓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主動性的形成,影響入學的準備與適應。
對此,我們在家庭中開展了“我家娃娃優點多”活動。每周發放一張關于兒童生活自理、獨立自主、愛心善事等方面內容的家長評價表,讓家長在家中注意挖掘孩子的優點,及時肯定鼓勵孩子的良好表現,揚長避短,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發展。
3.創設良好的社區氛圍
社區氛圍是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大環境,我們采用多種形式不間斷地向家長和社區群眾宣傳幼小銜接的重要性,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做法如下:
(1)下發各種書面宣傳材料
為轉變農村家長落后的教育觀念,我們精心編制了符合農村家長需要并非常實用的宣傳材料,下發到家長和有看護任務的祖父輩、社區人員手中。諸如幼小銜接的意義、如何應對孩子人生第一轉折期、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標準等都在宣傳材料中。多數家長對發放的書面材料能反復閱讀,琢磨其中的內涵,而以“名人效應”為內容的宣傳教育,引起了家長對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視。
(2)利用幼兒園門口、村里的宣傳欄
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門口、村里的宣傳欄宣傳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意義、科學的教育理念、具體的銜接活動方案等,這種花錢少、效率高、影響范圍廣的宣傳是我們最常用、常年堅持的有效方式。
大量的宣傳使家長的觀念有了根本轉變,觀念上的轉變增強了家長參與幼小銜接活動的積極性,營造出幼小銜接工作的良好社區氛圍。
二、開展多種活動,引導幼兒實現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
調查發現在影響學習適應能力和社會性適應能力的諸因素中,兒童的主動性的影響尤其明顯,兒童是否具有學習和交往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將大大關系到其人學后的適應狀況,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在幼小銜接階段應注重對兒童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我園針對農村實際,開展了以下活動:
1.晨間“三響”,邁出幼小銜接第一步
時間觀念是孩子上小學的首要準備。為更好地培養農村孩子的時間觀念,我們開展了“叮當叮當響三次”活動。即教引導家長在家中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幼兒園作息時間,讓小鬧鐘做幼兒的“定時伙伴”,幼兒和家長一起安排好晨間的三次響鈴活動。
一響:幼兒的起床鈴。幼兒要在二十分鐘內自己穿衣穿鞋,自己洗臉刷牙,講好個人衛生,收拾床鋪,家長則要盡快為家人做好飯。
二響:即全家的開飯鈴。重點解決孩子邊玩邊吃,家長喂飯情況。
三響:即家長準時送孩子入園的出發鈴。
“三響”活動,改變了家長和孩子懶散的生活習慣,對孩子、家長提出了活動規范和時間要求。活動中,幼兒和家長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大大提高了活動興趣,培養了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和任務意識、時間觀念,為幼兒上小學作準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說、做統一”行動
為引導家長更好地培養幼兒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們有針對性地利用星期天,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說、做統一”行動,讓幼兒學會規劃自己的活動時間,
說:即教師引導家長把星期天交給幼兒,讓幼兒自主做好一整天的活動安排,做時間和活動的真正主人,然后通過語言表達形成計劃。家長則作為活動的協作者,共同參與協商時間的安排和活動的相關事宜。
“說”的過程是幼兒積極思維,真實內心的表白,是自己“當家作主”的開始,也是學習制定計劃的開始。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要協助孩子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并做到勞逸結合,形成一份比較完善的計劃。如上午8點到9點看電視、玩玩具,9點左右到奶奶家找妹妹玩,l0點幫媽媽去菜地等……為了讓“說”的過程更清晰、明確,教師請家長和幼兒運用以往所學標記、符號、圖畫或能認讀的字標注清楚,讓活動安排一目了然。
做:即幼兒自主履行活動計劃的過程。在每個周一談話活動中,教師都會組織有關周日活動的情況介紹。
本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交流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有針對性地指導“說”“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做”過程中出現“說做不一”的現象,幫助家長分析原因,找出對策。
統一:即教師用贊賞的語言、真誠的態度肯定幼兒說、做過程中的表現,讓幼兒獲得成功的愉悅。對幼兒表現出的好的做法、成功的典范,能夠與其他幼兒共同討論、分析,引導幼兒內化成幼兒自己的行動。
3.“小主人”活動
“小主人”活動就是請家長把孩子作為家中真正的一分子,在提出一件事時,讓孩子參加決策性討論,多數家人的意見為最終決策。
這樣做,既讓孩子感受到了家庭一分子的榮譽和責任,又為孩子提供了充分發表自己見解和動腦思考分析問題的機會,提高了孩子獨立決策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家庭小組”活動
針對農村鄰里間交往頻繁、親密的特點,我們在家庭中開展了“家庭合作小組”活動,即鄰居問3~4個孩子劃分為一個小組,作為孩子放學后或節假日里的“家庭合作”活動小組,每次活動由每個家庭輪流負責,幾個孩子共同在一起學習和游戲。至于開展什么活動、怎樣開展等都由幼兒自己做主。
“家庭小組”活動,打破了孩子放學后家庭小圈子活動的空間模式,創造了孩子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家長通過對幾個孩子活動的觀察照顧,更能有效地鑒別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還可以增進家長之間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交流。
三、建立活動激勵機制,保證長效發展
為確保家長參與幼小銜接工作的積極性,堅持教育的一致性、連貫性原則,我們組織開展了以下活動:
1.定期組織“我是小學生”“我家孩子進步大”比賽活動
幼兒園每季度組織大班幼兒開展“我是最棒小學生”比賽活動,如“我的辦法多”主題內容比賽,“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我會我能”主題比賽等,對比賽中獲勝的小選手我們都頒發證書,發放禮物,這些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起家長與孩子共同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小銜接活動向縱深發展。
2.發放優秀家長資格證
為更好地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優秀家長資格評選辦法”,對那些教子有方,勤懇好學,教育理念科學,常年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孩子發展全面和諧,在村中能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科學指導其他家庭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家長,我們每年評選出8位,并給家長頒發證書,發放紀念品。
激勵活動的開展,調動起家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農村幼小銜接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綜上所述,我們從家長入手,對農村幼小銜接工作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實現從幼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轉變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它不靠一朝一夕,更無整齊劃一的手段,制約農村幼小銜接工作發展的多方因素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