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獨有的、賴以生存的信息系統。嬰幼兒時期,聽覺和語言器官的發育日趨完善,已具備正確發出全部語音的條件。因此,它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快、最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忽視了孩子的語言發展,那么以后就很難彌補,甚至無法彌補。所以在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博士霍華德?加得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語言文字智能”被列在第一項。
那么如何開發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呢?這是許多父母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推薦5種發展方法:
1、提供充足的物質營養
人說話是由大腦的語言系統來控制的。說話時,我們的發音器官(即口腔共鳴器和咽喉共鳴器)的活動則又是由聽覺來監督的,人們常說的“十聾九啞”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同時,孩子模仿成人發音,需要依靠視覺的幫助,而幼兒的視覺語言發展(書面文字)則更少不了視覺器官的支持。因此,人的發音器官、聽覺器官、視覺器官和大腦的健康與完善,是人類語言活動的先決條件,而“司令部”??大腦則是決定這一切的關鍵。
所以,提供充足的物質營養??胎兒、嬰幼兒的大腦營養和其他營養十分重要,它是嬰幼兒的語言獲得長足發展的生理基礎。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2、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人是環境之子,如果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即使物質營養到位,孩子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和運用語言,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兩方面:
作好正確的語言示范
孩子學習語言,最初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從發音、用詞到掌握語法規范無不如此,因此成人的語言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語言發展水平。你的語言示范,就是嬰幼兒直接學習的樣板,從內容到形式,你的語言都應成為幼兒的良好范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BOX:良好語言示范的6大標準
1、發音準確。
2、堅持用普通話。
3、詞匯豐富、生動、具體、用詞確切。
4、口語清楚明確、文理通順,富于文學修養,富于表現力。
5、說話的語調要使幼兒感到親切。
6、講話的速度和聲音的大小,以孩子能聽清為準。
TIPS:避免使用所謂的“兒童語言”
成人語言應避免使用所謂的“兒童語言”,因為語言并沒有難易之分,孩子都是第一次聽到,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可大膽使用現代科學語言,對于孩子來說,“遙控電視”、“電腦”、“宇宙飛船”和“長矛”、“大刀”、“皇帝”、“衙門”等詞語都是在一個水平線上。
盡可能和孩子多說話
良好的語言環境還體現在“量”的保證上,也就是要與孩子多說話,甚至沒話找話。
兩個先天條件相同的孩子學說話,一個缺乏足夠的信息量,從小生活在語言貧乏的環境中,一個生活在有足夠 “量”的語言環境中,結果則是完全不一樣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3、利用豐富的生活內容
語言的源泉來自豐富的生活內容。所以,你不妨多帶孩子到大自然去,到工廠、農村、學校去,多帶他參觀、旅游、上街、購物、串門、待客、游戲和觀察。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內容,孩子才會有認識的對象和內心的感受,才會有語言的素材和表達的機會。
當然,即使有了豐富的生活背景,你還需要注意引導的方法。比如:去參觀海洋館以前,你可以告訴孩子在海洋館里有哪些海洋動物,應該觀察些什么,回來時請他講出來。這樣在參觀過程中,孩子的興趣就會濃厚,因為他是帶著任務和目的去的,所以他會仔細觀察、認真聽講解,還不斷地提問。由此,孩子的觀察、思維、記憶和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4、多說故事、兒歌、謎語
故事、兒歌、謎語,最符合嬰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因而受孩子的歡迎。這些形式,不僅能給孩子規范化語言的影響,還能有效地發展他們連貫的獨白語言。 這些活動最好是從嬰兒時期開始,甚至可延伸到胎教中。
多聽故事,作文好、邏輯思維性強
曾有一位心理學家對100名初中生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其中作文成績好、思維邏輯性強的學生,絕大多數家中有一個會講故事的父母;反之,作文成績差、思維邏輯性弱的學生,在早期則很少聽故事。
因此故事的作用不可小看。這是因為嬰幼兒時期正是大腦和腦神經細胞急劇發展的時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動物也是擬人化了的人物)、情節和語匯能迅速地被嬰幼兒的大腦接受或儲存,并進一步刺激其大腦皮層的增長。德國的歌德、俄國的高爾基、普希金等文學大師,就是在這種熏陶中培養出來的。
多念兒歌,規范語言、激發求知欲
兒歌、謎語合轍壓韻,瑯瑯上口,孩子們特別喜歡讀、喜歡背,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當孩子猜到“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是花生時,就會開心大笑,激起他認識事物的興趣。
TIPS: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于好的兒歌、膾炙人口的故事,要給孩子反復念、反復背,這是發展孩子規范語言的一條捷徑,如果這些語言能逐漸內化成孩子的獨白語言,就能受用一輩子。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5、尊重孩子,多給他說的機會
要讓孩子說話儀態大方、毫無拘束、口齒伶俐、聲音洪亮,即使在大庭廣眾之下,也不膽怯,能自然表達自己的見解,你就要采取積極鼓勵的態度,給孩子提供自由和大膽說話的機會。最重要的是要讓他與成人保持平等地位、自由地表達。
少限制,多鼓勵
孩子的語言中難免會流露出天真、幼稚,甚至是錯話,這時你千萬不要羞辱他,更不要嘲笑他,傷害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你應把“不許說話”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如只限制在睡覺、吃東西時,其他時間不應過多限制孩子自由說話。相反,應創造條件,鼓勵他交流的愿望,使其多聽、多說、多實踐,以積累他們在不同情景中的交流經驗。
TIPS:請注意切忌在孩子說話時漫不經心。你要真正把孩子當作“忘年交”,尊重他的人格,即不壓抑、也不取笑,與孩子說話時要認真傾聽、回答。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