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哈爾濱日報 作者:—— 2010-03-19 14:26:28
導讀:男老師應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能夠通過男性自身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堅毅、果敢的性格,也能夠讓孩子更有活力———
在哈爾濱鍋爐幼兒園的多功能廳里,一堂生動的科學活動課這樣拉開序幕。王本杰把事先裝入了小蘇打的氣球,套在了裝有檸檬酸溶液的瓶子上,小蘇打與檸檬酸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一點一點讓氣球膨脹。隨著氣球越來越大,孩子們的眼睛越瞪越大……26歲、身高1.83米的大男孩兒王本杰是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的老師,幼兒園里大中小班的科學活動課都由他負責。作為這所幼兒園里唯一的一位一線男教師,像王本杰這樣工作在幼兒園一線男幼師,被業內稱為“熊貓級人物”。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工作在幼兒教育一線的男幼師不足10人,全國也只有2000人左右。
有關資料表明,日本幼兒園男老師的比例約占7%,園長幾乎全是男性;美國幼兒園男性老師的比例還要稍高一些,約占10%。男老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已經被教育界普遍認同,但是目前幼兒園里男教師的嚴重缺失又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社會現象。
男老師應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能夠通過男性自身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堅毅、果敢的性格,也能夠讓孩子更有活力———
唯一男老師成幼兒園“招牌”
鍋爐幼兒園的王本杰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科班出身、又能夠長期堅守在幼教崗位上的男老師。
2002年他從哈爾濱市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后,就應聘到鍋爐幼兒園成為一名“男阿姨”。“其實剛開始我也是有顧慮的,想到整天與三四歲的孩子們在一起,做些‘婆婆媽媽’的事,對一個小伙子來說是有點太‘那個’了,同班為數不多的男同學基本都改行了。但是在求職過程中我發現像我這樣幼師學校的正規畢業生,幼兒園是很樂意接收的,園里在安排工作時也會考慮到性別因素,于是我決定試試。”王本杰說。
“王老師就是我親自招進來的,他也是我們園歷史上的第一位男老師。”鍋爐幼兒園園長王春茹說,“第一眼看到王本杰,我心里就已經決定‘要留住他。’科班出身、陽光又不失穩重、一米八十多的大個兒……于是我在原定工資的基礎上又多加了200元,給王本杰單獨制定了工資標準。”
從事了二十幾年學前教育工作的王園長介紹,正如大家?吹降囊环N現象:孩子摔了,女教師多會扶起孩子,給予安慰和鼓勵,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的關愛,從而學會關心別人。而男老師則會告訴孩子:“沒事的,你很堅強。”孩子聽了會知道摔跤可以自己站起來,一點小傷無所謂,還可以繼續完成沒做完的事情。“兩者缺一不可,但是中國的幼教領域已經完全被‘阿姨’占領,我們園能有一個王本杰,已經讓同行們非常羨慕了。不隱瞞地說,我們園里‘露臉’的事哪樣都少不了王本杰,他成了我們幼兒園的‘招牌’了。”王園長說。
班級總是有一些“小蝸牛”,干什么都慢吞吞,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他們動作迅速,有時太慢了老師不得不去拽一把。唯獨王本杰來接孩子們上科技課,個個動作麻利,都爭著往前跑———
我們“熱愛”男幼師
王本杰在幼兒園里受歡迎的程度,記者在采訪時有了切身感受。
他到中一班去接孩子們上科學活動課,往中一班門口一站,三十幾個孩子幾乎是沖到他面前,然后自動地排好隊,高高興興地跟著他們的科技老師下樓、穿過一條走廊去上科技活動課。
王本杰帶著中一班的孩子下樓,正巧碰到一個大班孩子。小男孩子看到王本杰,隨手在王本杰后背上拍了一下,隨口叫了一聲“科技老師!”那神情和感覺,似乎他們是“哥們兒”。因為他教全園孩子的科技課,全園的孩子幾乎都認識他。
在鍋爐幼兒園展廳里,記者看到很多幼兒園大型活動的照片,主持人都是王本杰和一位女老師。王園長告訴記者,自從王本杰來幼兒園工作后,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終于可以有男女主持人了,男主持王本杰不變,身邊的女主持人由年輕女教師輪流當,大家都說“鐵打的王本杰,流水的女主持”。王本杰每年至少要主持十幾次幼兒園組織的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大型活動。
女兒剛滿六歲,還在幼兒園大班里讀書的楊先生告訴記者,他女兒學習外語的學校里,外教清一色都是男的,而中教清一色都是女的。為此他曾與辦學者溝通過,對方稱中外教的性別狀況一直是如此,在招聘教師時就是中教應聘者全是女性,外教應聘都多為男性。這個外語學校的經營者說,孩子們對男外教的熱情超乎尋常,他們受歡迎程度如同英雄,這與我們現在幼兒園和小學中男教師嚴重缺乏經驗不無關系。
打破女性一統天下的幼兒園教師的格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目前在哈爾濱市,這種新型的幼兒教育理念被傳統的就業觀念以及目前哈爾濱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理念所束縛,仍無法打破僵局———
條件理念制約男幼師發展
“我們學校前些年還能招一些男生,但是現在幼師學校的在校生都是女生。培訓幼兒教師的機構已經沒有男生生源了。源頭枯竭了,幼兒園又到哪里去找男老師呢?”哈爾濱市婦聯幼兒師范學校心理學副教授王麗文老師說。
據了解,市婦聯幼兒師范學校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招收男生,為幼兒園里的男教師做師資培養,但是先后培養的幾十名男性畢業生或者改行、或者參軍,還有的被南方的幼兒園聘走,留在哈爾濱市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幾乎沒有。王麗文老師告訴記者,因為畢業后的就業形勢不樂觀,所以招生工作也擱淺,現在學校的生源又恢復到了原來狀態———清一色娘子軍。
“除了傳統的就業觀念讓很多人認為幼兒園老師就是一個女性職業,不適合男人干外,現在哈爾濱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和教育理念也直接限制了男教師的加盟。”王麗文老師認為。
曾經在市婦聯第一幼兒園工作過十幾年的王麗文老師對目前哈爾濱市幼兒園的現狀比較了解。她說哈爾濱市目前很多幼兒園還是開在居民樓里,孩子們根本沒有活動的空間,再加上目前學前教育嚴重“小學化”,家長關心更多的是孩子在幼兒園里會寫幾個字、算幾道題,而忽視了孩子在體能、心理、智能等多方面的培養。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都把幼兒園辦成了學前班。“一些幼兒園根本就不開設體育活動等課程,而這部分課程又恰恰是男老師的專長。適合男幼師教學的課程都不開設,當然男幼師的就業會有一些困難。”王麗文說,“我在上海參觀學習時,看到上海一家幼兒園感統訓練的教師就是一位大學本科畢業的男老師,把感統訓練課上得有聲有色,成為幼兒園的特色。沒有孩子不喜歡戶外活動,沒有孩子不喜歡踢球、扔沙包,可是現在我們的幼兒園哪有老師會和孩子們一起瘋跑?雖然目前沒有明文規定男老師在幼兒園教師中應占有的比例,但是男幼師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身心健康平衡發展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席、學前教育中男老師缺失、中小學教育中男老師比例不足,直接影響了中國男孩子的身心成長。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向全社會發出呼吁:中國男孩女性化日益嚴重,性別教育必須引起重視———
“拯救男孩”更需男老師加盟
日前一個網名為“晨媽”的哈爾濱媽媽在冰城寶寶論壇及“哈爾濱媽媽”QQ群里發帖,希望給自己正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兒子找一個有男老師任教的幼兒園,給兒子的教育吹些“陽剛之風”。晨媽的帖子也引來眾多媽媽的跟帖,男孩子的家長呼聲更高。一位媽媽說,兒子從出生到現在長到五歲了,一直是在“女人堆”里成長。媽媽、奶奶、保姆、幼兒園老師全是女性,家里唯一的男性———爸爸,也幾乎不參與孩子的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曉云在《拯救男孩》一書中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足以引起男孩兒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中國男孩的體質呈逐年下降趨勢,與日本男孩相比,中國男孩變“矮”了:中國7歲到17歲的中國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人矮了2.54厘米;中國男孩比女孩的情緒更脆弱,北京兒童醫院7年間19196個病例中,男性患兒占69%,其中6歲至11歲男孩心理疾病發病率是女孩的兩倍;國家獎學金“陰盛陽衰”,男生學習佼佼者比例呈自由落體式下降,初中和小學的男孩更是早就掉隊了,男孩學業全線告急。
很多男幼師短時工作后很快離開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收入低、社會偏見、心理壓力。因為從事這個職業的男性太少,很多男幼師甚至在身邊都找不到一個可以深談的朋友———
多重壓力讓他們堅守得很苦
哈爾濱市一位已經在幼兒園工作了六年多的男老師幾經溝通也不愿接受記者的采訪,因為身處女人和孩子堆里的他,一直都不愿讓自己受到過多關注。他說他很愛這個崗位,所以才會堅守到現在,但是傳統的觀念總是能夠讓他感受到偏見。在哈爾濱市一家知名私立貴族幼兒園里,記者找到了一位剛剛加盟不久的男幼師小林。但是小林直言,自己不會在這行里堅持多久,因為現在的收入連自己都養活不起。
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到了一個中國男幼師自己的網站“一枝秀———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很多從事幼教工作的男性只能在論壇上表達自己不為人知的想法,宣泄自己的喜怒哀樂。論壇上一個網名為“少將軍”的發了這樣一個帖子《離開幼兒園開始新生活》。在貼子中他說,目前的收入并不比在幼兒園時高,說不清是好是壞。我別無選擇,一年后想要成家立業,現在職業和收入都讓他很不滿,所以只能選擇離開。很想念我的孩子們,有空余時間會再培養一兩個學生,也會不時地關注幼兒教育的最新動態,更會記住我曾是一名幼兒教師。
隨著對幼兒教育的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個性和心理素質在6歲前基本定型。如果男女教師比例失衡,具有強烈模仿本能的幼兒可能會出現心理和行為上的性別失衡。如今男幼師的重要作用和稀缺狀況已經成為共識,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低收入、社會偏見和心理壓力,以及缺乏長遠的事業規劃,仍然讓幼兒園里的男老師們堅守得很苦很累。(記者慕海燕、張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