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靈、李琦 2010-02-02 10:51:51
給均衡一個法定標準
★支招人:匯文中學校長陳維嘉
教育資源的均衡是為了讓公立學校的所有學生享受到同等級別的教育產品,匯文中學校長陳維嘉表示,由于很多貧困偏遠地區“先天不足”,因此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有一個過程。匯文中學從十幾年前就開始和貴州畢節一中結成姊妹學校,并定期派出骨干教師到當地介紹北京的教研經驗和做法。自1997年起,畢節每年派出一個學習小組到北京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交流培訓。
另外,從2008年9月1日起,匯文中學開辦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普通高中班正式開班,兩年來共招收60名黃南學生。為鼓勵黃南班學生刻苦學習,匯文特別制定了《匯文中學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高中班獎學金實施辦法》。獎勵分為綜合獎、單項獎和特別獎,由師生民主討論決定獲獎人選,每學期頒發一次。去年首次頒獎有5名學生獲綜合獎勵,12名學生獲單項獎勵,獲獎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68%。據陳維嘉介紹,今年黃南班將迎來第三次招生,計劃招收30人左右,凡黃南籍學生均可報名,匯文將根據考生的中考成績擇優錄取。
除“軟件”均衡外,“硬件”也需均衡,辦學“硬件”上的均衡是指政府投入對每個學生應該平等。具體來說,學校的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生均圖書和儀器設備值應大體相當,但不可能做到絕對平均。陳維嘉建議通過建設標準的法律規定,有效約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使每所中小學校都能按照法定標準,擁有大致均等的物質條件,實現基礎教育規范化辦學,從而形成公平競爭環境。學校應當有限制過量建設投資人的上限,薄弱學校的建設也應該有一個滿足規范化辦學的基本物質條件的下限。
加快優秀校長的培養
★支招人:北京八中黨委書記、初中部校長張鳳蘭
校際差距拉大,擇校熱高燒不退,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優秀教師、校長的需求不均衡。學校辦學質量有三要素:生源、師資、管理。其中,“生源”是基礎,“師資”是關鍵,“管理”是保證。
目前,北京一批知名中小學迎來優秀校長退休高峰,中小學校長職務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小學校長首先是優秀教師,要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歷,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管理經歷。而現有的文件只規定“中小學校長分別具有中學一級、小學高級以上的教師職務,有從事5年以上教育教學工作的經歷”,這樣的要求明顯偏低。以中學為例,一名新教師難以在5年的教育教學時間里成長為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的骨干,而且一位教師從中學二級到中學高級教師至少要10年以上的時間,現有的規定顯然不太符合現實情況。
在培養校長的問題上,教育部門應該出臺可以量化的評估指標,重視校長后備人選中對教育教學管理的經歷要求,重視在學校中選拔優秀的教師任校長。
同時,在生源均衡方面,今年市教委提出要求所有示范校都要接收派位生,就是在這方面有了很好的嘗試,作為示范校我們會堅決執行這一決定。
2008年,在西城區教委的推動下,北京八中與北京33中開展學校聯合體試點,33中更名為北京八中分校,八中派出一名副校長到分校主持工作,每年還選派3-4名骨干教師到分校任教,兩校教師不定期地進行教學科研活動,兩校學生也一起開展各種文體交流活動。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分校的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生源也從過去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逐漸吸引到周邊居民子女,甚至一些推優生,生源質量也有顯著改善。
重視教師的幸福感
★支招人:陳經綸中學校長張保慶
義務教育均衡是一個很好的系統工程,要讓老百姓真正從中得到實惠,就應在執行過程中把它當成一個系統的工程去做,這絕非是教育部門一家能完成的,包括老百姓受教育理念、對教育質量的認識都要有所轉變,如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判是看考試成績,還是看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轉變過去的一些觀念,才能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比較寬松的辦教育條件。
促進教育均衡的關鍵在政府,如怎樣制定一些讓教育協調、均衡發展的政策,如何讓廣大教師和學生從中得到發展和實惠。現在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但忽略了老師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數,應該提高教師的收入待遇,這樣才能讓老師由衷地為基礎教育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學校本身,辦好每一所學校就是在為均衡做貢獻。目前陳經綸中學在朝陽區已有兩所分校,我們辦一所就要均衡一所,分校的教學質量在朝陽區都是名列前茅,無論是在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在升學方面。分校的資源配置、教師待遇上與本校的教師一樣的,陳經綸的每位教師都有完整的教師培訓計劃,使他們達到符合學校要求的教師標準,針對教師的教齡,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讓教師有機會不斷得到提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