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作者:陳翠、周良 2009-12-22 11:10:57
“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首先要提高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管理水平,推進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在整體水平提高的基礎上,還要著力發展學校辦學特色,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無差別教育無法培養創新型人才,也無法形成高水平的學校教育。”自北京市啟動小學規范化工程之時,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就明確了工程的指導思想。
乘小學規范化工程之勢,兩年多的時間里,東城區堅持軟、硬件建設并重的原則,通過實施辦學條件達標、深化學校內部管理與教學改革、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建設、創新資源整合模式、加強學校特色建設等途徑,促進區內小學辦學水平的整體提升,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科學診斷確立目標
為進一步加強小學教育工作、提高小學教育整體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10月,北京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頒布了《關于實施小學規范化建設工作的意見》,決定自當年秋季開始,用5年左右時間實施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工程確立多項主要任務:加快布局調整改善辦學條件;深化學校內部管理完善辦學體制;加強隊伍建設推動課程改革;加強特色建設提升學校辦學品質等。
為全面推進東城區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東城區委聯合有關專家、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對東城教育發展進行嚴謹細致論證,做出科學診斷——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歷來重視教育的優先發展,是北京市教育先進區和教育改革實驗區。近年來,通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體制機制,東城區教育改革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小學教育整體辦學水平明顯提高,為進一步深化東城小學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不過,在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實施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戰略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戰略的過程中,東城區小學教育仍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新挑戰:教育結構布局有待進一步調整優化;教學設施和設備的達標率有待提高,與《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相比,小學設施硬件狀況按照辦學達標教室的各項指標均存在一定差距;優質教育資源的分布還不夠均衡,全區各小學之間占有和開發利用設備設施資源、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狀況存在一定差異——以現代化教學設備資源為例:全區43所小學(含特教學校)中有20所小學各班都配有多媒體設備,而其余的23所學校部分教室甚至只有專業教室才有多媒體設備,辦學條件不均衡;全區小學校際間教育發展不平衡,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外資源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激發活力。
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東城區教委制定了《東城區2007—2012年小學規范化建設規劃》。《規劃》以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四個“發展”(均衡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協調發展)為基本原則,通過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深化學區化管理、推進人才建設工程、加強學校特色品牌建設、改革督導評價制度等重點工作和舉措,落實教育布局合理、辦學條件達標、學校內部管理規范有序、干部教師隊伍精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最終實現東城區小學教育優質均衡、內涵、特色、發展,促進東城區基礎教育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首家校園民族博物館在東城區回民小學落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