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12-16 23:05:01
設計意圖:
我班的孩子對周圍環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對園內的小鳥、小烏龜等動物充滿了關愛之情,而孩子在言語表達上卻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說等現象。為了鼓勵孩子們愿說、敢說,我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選擇、改編了一系列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兒歌,以他們喜歡的角色激發其說的愿望。
《愛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滿關愛之情的溫馨小故事,作品圍繞“愛唱歌的小麻雀卻不能唱歌”的主線,以小小的懸念吸引著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使孩子慢慢獲得一份情感的愉悅,從而延伸為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此作品角色較多又有變化,所以將角色的認知放在最前部分,為理解故事打下伏筆;而故事結尾也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展開,從“小麻雀不唱了”到“想想什么辦法”再到“等鹿寶寶醒來了再唱”,給孩子清楚明了的記憶、理解、想象的線索,同時又將教學氣氛推向高潮,有利于孩子言語表達的發展。
教學目標:
孩子能理解作品中的情節,感受故事中關愛朋友的情感。
培養孩子愿意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重點:幼兒能在眾人面前較自然地表述。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
(認知 情感的激發 行為的轉化)
教學準備:自制有層次的圖書一本,有各種可粘貼操作的動物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遍聽故事,突出認知--別人睡覺時,不要唱歌,不吵醒別人。
故事的名稱。
提問:猜猜故事中會講什么呢?
通過看看、猜猜,逐一出示故事中的角色。
按其順序貼在圖書的“樹”上,除去小鹿的角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