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中新報 作者:趙曉 2009-12-04 10:06:40
一年級小學生步入小學已近一個學期,這段時間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記者在義烏部分小學了解到,一年級學生的幼小銜接情況整體比較好,孩子們大都逐漸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對于他們來說,在這個升學轉型期期間,適應學校生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取得優秀的成績更重要。
每天在進步
但矯正姿勢特難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孩子們身上的毛病真不少。”福田小學的樓萍老師說,“孩子剛入校都比較散漫,上課隨意走動、喝水、說話。”不過,現在大部分學生身上都不見了這些壞習慣。
“我喜歡上學,學校里很好玩。”賓王小學的王俊已經融入了新環境。起初,王爸爸很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學校的生活。由于王俊生性好動,上課時會亂插話,老師也向家長反映過。最初一個月,王爸爸感覺特別累,平時和朋友談完生意,就坐下來談孩子的事。“老師經常會善意地提醒,還讓孩子當了小組長。小孩子鼓勵一下就有積極性了,表現好了許多。”王爸爸高興地說。現在,無論在家還是學校,吃飯、學習、看書,王俊都已經有了一個學生的樣子。
“學生們幾乎每天都有進步。”樓萍說。不過也有問題讓老師們無能為力,那就是寫字姿勢與坐姿。上學前,不少孩子都提前認字或是學習畫畫,由于沒有經過規范地學習或指導,有的握筆偏下,有的手腕內彎,進入小學后,雖然老師們反復強調正確姿勢,但要矯正特別難。
銜接生活
幾類孩子不太適應
“一個班總有那么幾個孩子還沒從幼兒園以‘玩’為主的狀態中轉變過來。”樓萍說。每次開課10分鐘后,有幾個孩子的視線便離開了老師。有的孩子一會兒到抽屜里摸東西,一會兒晃動椅子,看見老師看他,趕緊坐端正,不一會兒又亂動起來。有的孩子總是低頭玩手指,不抬頭看老師。有的孩子趴在桌上,很沒精神。
老師們發現,精力旺盛的孩子很調皮,他們上課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也難集中;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也不太回應老師的問題;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沒學認字和數學,基礎較弱、學習比較吃力,升學后學習積極性不高,上課時就很難集中精神。這幾類孩子比較難適應學校生活,往往需要老師和家長更用心。
義烏家庭教育中心的鮑曉妹表示,對于這些孩子,家長可以和他們多聊天,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如果是內向、自卑的孩子,家長可以找機會夸他,建立自信心。如果是好動外向的,家長則要在家里就幫孩子立規矩,不能手軟,要讓孩子有常規的意識。同時,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看著家長的眼睛,重復家長的話。懂得了規矩,孩子很快就會適應起來。小一爸媽
別只顧著抓學習
福田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王愛萍發現,上課前要求全班拿出書本文具時,有的孩子翻遍書包也拿不出來,還有的會舉手請老師幫忙一起找。了解后才知道,在家里從準備文具、包書、理書包,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媽媽代勞的。爸爸媽媽覺得,孩子上學已經比幼兒園要辛苦很多,與其“浪費”時間做這些“額外勞動”,不如讓孩子早點睡覺,好好休息。王老師認為,對一年級新生而言,比起練習題,更重要的恰恰是這些“額外勞動”。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是孩子入校后最要緊的事情。一個孩子,如果連自己的書包文具都不會整理,又怎么可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據了解,一年級老師會把每天的作業通過短信形式告之家長,請家長監督孩子完成。因此,一些孩子過于依賴家長而不自己記作業。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老師們一般會鼓勵學生自己記住每天要完成的作業。“其實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完成任務。有時,我們會給孩子小小的‘教訓’,督促他們養成好習慣。比如,忘了帶課本文具,雖然允許家長送來學校,但是得扣掉一個五角星。”王老師說。
此外,部分一年級老師告訴記者,從天真的孩子口中了解到,有爸爸媽媽習慣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看到孩子作業做得晚了,聽到孩子說上課被老師批評了,就覺得孩子受到了委屈。其實,明智的家長應該意識到,自己和老師應該是伙伴關系,一味袒護孩子,讓孩子覺得學校不可愛,老師不可親,只會助長其厭學情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