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5 09:58:55
導讀: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陶行知先生倡導“社會即學校”,強調要把孩子們從鳥籠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與萬物為友”。公園是社區內的自然資源,我們常帶孩子們遠足去公園。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為此,我園健康活動力求做到活動性、趣味性、多樣性。
一、因地制宜,創設活動環境。
1、利用空間《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園自然物質環境是幼兒園教育活動可以直接利用的教育資源。我們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老師們的精心設置下,成了孩子們開展健康活動的區角。花壇的圍欄巧妙地設計成小長城,孩子們隨時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走一走、跳一跳、跨一跨。還可讓幼兒雙手扶在壇邊緣,練習俯臥撐。花壇中心安上美化過的廢舊輪胎,孩子們可以鉆、爬、跳山羊、過小橋。空中還架起了立體彩虹橋,孩子們蕩來蕩去、爬上爬下,相互鼓勵,相互攙扶。圍墻上安裝了動物投擲箱,孩子們隨時可以用皮球、報紙、沙包進行投擲練習。在鋪上鵝卵石的小道上,孩子們有時會穿上毛線的、棉布的軟底鞋,去磨磨腳底,活動活動腳掌心,盡情地扭一扭、跳一跳。有時甚至脫下了鞋子,在鵝卵石道上勇敢地走一走,雖然不免有些疼,可是從孩子們怯怯的表情中,總能找到許多燦爛的笑臉。
2、合理利用時間體育鍛煉的效果是長期的,只有保證時間,每天堅持鍛煉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目標。《幼兒園規程》指出:“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每日戶外體育活動不得少于1小時。”在有限的時間里,增大活動密度,發揮各段時間的有效作用,盡量避免活動過程中過多的讓幼兒排隊,站立等待現象。孩子們在體育活動、課間休息及自由活動時,自由地選擇滑梯、蕩椅、鉆隧道、跳羊角球等等,充分地滿足孩子們健康活動的需要。還將幼兒園的場地分成一定的區域,由幼兒園統籌安排時間,將各年齡班活動時間錯開進行,以提高場地的利用率。
3、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我園教師利用孩子平時入園、離園時上下樓梯的機會,有意識地讓他們練習跳樓梯、跨樓梯、倒著上下樓梯、邊走邊數級數、提有裝有水的水桶上下樓梯等,有利于增強幼兒的下肢力量,提高身體動作的平衡和協調能力,發展幼兒跳的能力。教師利用課間休息或散步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做做放松活動,活動頭、肩、肘、膝關節等部位,用手摩擦手心、手背、臉部、耳朵等,從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松弛大腦的作用。
二、就地取材,提供鍛煉機會。
在活動器材的選擇上盡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豐富活動內容。如用報紙進行頂報紙、跳報紙、搓成紙球、卷成紙棒玩擊劍、搭山洞、拼成房子跳格子、跳單數、雙數。氣球以它那輕巧而美麗吸引著孩子們,在氣球內放置一粒黃豆,將它打扮成氣球娃娃,向上拋接,這時色彩斑斕、絢麗多姿的氣球娃娃,會不斷地在空中飛舞著,再加上羽毛球、筷子等輔助材料的投放,孩子們和氣球頓時融為一體。一次性桌布也是孩子們的活動材料,四個幼兒分別抓住四個角,1、2、3一起掀起來,頓時成了一個個“蘑菇傘”,煞是好看!易拉罐、竹筒孩子們可用來進行走“梅花樁”、壘高練習,以提高動作的協調和平衡能力。輪胎、飲料瓶、紙盒、風車、毽子等等都是孩子們愛不釋手的玩具,就連爸爸用的竹梯子,孩子們爬上爬下,儼然像個“雜技小演員”,他們走橫梯、爬斜梯等,教師還將其設計成深受孩子喜愛的游戲《小小消防員》。利用紙盒設計了立交橋、公園、發射臺……利用廢舊輪胎設計了《輪胎小機靈》等游戲活動,使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不僅鍛煉了體能,還形成了勇敢、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三、寓教于樂,提高活動興趣。
《綱要》把“培養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作為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1、根據生活經驗設計趣味性游戲。在設計活動時,堅持活動生活化、游戲化,這樣幼兒才會有興趣積極參與。例如玩椅子游戲時,設計成幼兒喜歡的小兵打仗的情景:過獨木橋、埋地雷、背炸藥包、營救傷員……孩子們活動的興趣就會大大提高,否則枯燥的椅子活動會令孩子們感到乏味。
2、適當制造一定的緊張氣氛。適當的緊張氣氛會使孩子有緊迫感,從而更加積極地完成鍛煉活動。例如利用比賽形式進行活動,可以促進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創設危險情境,如竹梯游戲設計成《小小消防員》活動,讓幼兒在警報聲中緊急搶救物資,活動中還穿插敵人或大灰狼等角色形象出現,會讓孩子們在緊迫感中努力完成鍛煉活動,提高活動的堅持性。
3、正確運用語言或非言語性激勵。《綱要》指出: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為了更有利于激勵幼兒的自信心和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常采用語言激勵,“你做得非常好,老師很喜歡”“大家來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以及對孩子們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摸摸頭等非言語激勵,都會大大提高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
四、家園共育,豐富活動內容。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健康教育,取得家庭、社區的積極配合更為重要。
1、家長資源——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爺爺奶奶一起參加晨間鍛煉。每天清晨,小區里的爺爺奶奶就會聚集在我園操場上晨練,這時陸續入園的師生,就加入爺爺奶奶的行列中,他們隨著歡快、悠揚的音樂一起翩翩起舞,舞劍、扭秧歌、打太極拳、跳迪斯科已成了我園一道靚麗的風景,常會吸引從多的行人。每年舉辦“親子運動會”時,我們都邀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參加,這時孩子們像過節似的非常開心,各個年級都拿出自己的精彩節目,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匯報,表演筷子操、彩帶操、花操、圈操、棒操等一系列團體操,邀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做親子游戲,歡呼聲、助威聲、笑聲此起彼伏。在這激烈的比賽中,增進了濃濃的親情,架起了家園共育的橋梁。
2、社區——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陶行知先生倡導“社會即學校”,強調要把孩子們從鳥籠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與萬物為友”。公園是社區內的自然資源,我們常帶孩子們遠足去公園。走進公園,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置生于藍天、綠水、鮮花、野草叢中,會使孩子獲得心靈的放松和精神的享受。在輕風陽光里,孩子如同歡快的小鳥在跳躍,在奔跑,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恩賜。我們讓孩子走進大自然,盡情地玩耍,玩“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穿樹林、爬土坡、放風箏……孩子們在游戲中爬、滾、跑、跳,小臉玩臟了,衣服上粘滿了小草,可他們高興得還舍不得拍掉,說要讓小草弟弟一起回家。
走進大自然,對孩子來說是一次心靈的釋放,性情的陶冶,更是一次體質的磨練。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積極愉快的環境中,不僅增強了體質,提高了體能,還培養了樂觀向上、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增進了同伴、親子、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如東縣掘港鎮群力幼兒園 陳文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