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4 14:26:05
導讀:老師要促使幼兒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與同伴、老師進行與活動主題有關的交談,鼓勵幼兒主動與成人進行語言交往,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因為動作思維最終要上升為邏輯思維,而動作思維和邏輯思維都離不開語言來表達。
手是人類創造世界的橋梁,它和大腦的關系非常密切,手部能直接促進大腦的發育成熟,手腦配合的靈敏協調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通過動手能力的培養能促進其良好行為品質的形成。動手技能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經過訓練培養,幼兒時期是掌握這些技能的敏感期,我們將手的動作發展培養作為課題引入幼兒的教育中,探索其有效的方法及作用,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情況分析
基于上階段的研究,我們調整了目標,篩選合適的教育內容,按各年齡班幼兒進行編排,并投放于教育實踐中,每學期末展開討論、修正、補充,使之逐步完善;并將老師們的活動方案通過檢查、評比、整理成冊。將收集到的觀察記錄進行對比,找出不足,新學期制訂新的記錄表格,使觀察記錄更趨于科學性和針對性。重點在于觀察幼兒的動作技能發展和幼兒動手能力與心理發展、創新能力等。本階段研究仍以觀察和行動研究為基本方法,通過實驗和個案分析,積極探索,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研究過程在螺旋形發展的過程中積累、提升,獲取成果。
二、過程與收獲
經過兩年的研究,我們發現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心理素質和創新思維有較大的發展。具體表現于:
1、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語言教育將為幼兒終身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素質基礎。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我們針對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年齡特征,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開展自理能力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認識到小手能為自己做許多事情,發展其自我意識,幼兒的語言表達在動手操作的同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幼兒與同伴的共同游戲,更是語言實踐的好機會。在大班開展的“小小民俗街”主題活動中,讓幼兒動手實際操作、嘗試,充分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在活動中從招牌的書寫、貨物的擺放、收攤以及制作民間小吃、扎染、刺繡、彩蛋、茶館、抬花轎等都是幼兒動手操作邊用語言調節完成的。在計算活動、科學活動、種植勞動中,老師啟發幼兒將操作過程講述出來,幼兒往往樂于邊做邊講,動手和語言聯系得很緊。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幼兒的語言應用能力也得到實際的練習,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2、動手能力的培養能充分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僅在于從小訓練手的靈巧性、協調性,而且由于動手能力的發展與大腦的發育緊密相連,通過手的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活動中,我們先讓幼兒動手試一試,激發其學習知識技能的興趣,鼓勵幼兒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我們以觀察幼兒行為,研究幼兒行為與心理為根本,積極探索、實踐,各項活動緊緊圍繞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而展開,力求以新穎活潑的活動形式吸引幼兒參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
3、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目前大部分幼兒生長在獨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兒缺乏與同伴交往合作的機會。而幼兒的交往與合作是滿足幼兒的歸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兒間的交往與合作能逐漸幫助孩子們看到各自的才能與品質的多樣性,認識到自助與助人,“靠自己拼搏”與“為別人喝彩”一樣重要。幼兒與同伴的共同游戲,是幼兒交往與合作的最佳時機。在“民間游戲”活動中,幼兒通過扮演角色、編導游戲情節,必會產生與人、與事物打交道的事,諸如買、賣食物、到茶館品茶、坐花轎等等,正是這些游戲過程中幼兒的交往與和能力提高了,反過來交往合作的成功,又會大大調動幼兒學習、實踐和語言使用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協調發展。
4、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兒童健康心理的發展是跟其動作和動手能力的發展分不開的。動手能力的強弱與心理素質的高低有著不可忽略的關系,手的活動促使了幼兒的大腦發育,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心理素質。動手能力強的幼兒自理能力較強,“我會”“讓我來”的話語經常掛在他的嘴上,服裝儀表整整齊齊,鋪床疊被得心應手,收拾玩具干凈利索,笑臉開放在他們臉龐,快樂閃爍在他們身上,感染著他人,給周圍的環境帶來和諧與溫馨。而且勤快的孩子往往還會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或疏解煩惱和悲傷等不良情緒,以求得心理的平衡,聽得進別人的勸告和安慰,顯得懂道理,有愛心,善解人意。
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因為操作對他們來說很輕松很愉快,在使用工具、材料和運用技巧時得心應手,如調配各種顏色,剪裁各種材料,利用廢舊物品進行拼接、折疊、粘貼,自始至終保持著一股專注和耐心。動手能力的強弱同時體現在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對于孩子來說,是以“我會了”、“我不會”來表現信心和活動價值,通過主動探索積極嘗試,認真操作來樹立自信,從中外化自己的行為,養成自信、獨立、刻苦、堅韌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5、利用社區、家長資源與幼兒動手能力培養的互動社區、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成長的第一環境,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結合幼兒動手能力培養的活動,讓幼兒參與社會實踐,并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操作中感受親情合作的樂趣,體驗成人勞動的辛苦,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在班里,教師們與家長共同研究探索,以親子游戲為基本途徑,利用廢舊材料共同制作玩具,家長助教,促進家長與幼兒間的動手交流。
三、討論與思考
1.幼兒對機械的動手活動會失去興趣,注意力會因此轉移。所以,具有嶄新、活潑、有創意的形式為,或是帶表演性質、可充分表現自己的的活動,幼兒所喜聞樂見的內容才能吸引幼兒,為幼兒所接受,他們才會樂此不疲地、自主愉悅地投入活動,更大限度地在活動中得到發展。
2.要結合幼兒心理學,把握各年齡段不同水平幼兒的現有水平和興趣,走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走在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之前,并在最近發展區之內。”這樣“教師才能使教學正確而有效,使兒童從現有發展水平達到最近發展區的水平”,才能有效地避免幼兒“吃不飽”和“吃不消”狀況的出現。
3.要積極創設與活動主題相符合的物質環境(各種實物、圖片、操作材料、廢舊材料的供給,開辟戶內外活動區)和精神環境(更多與主題有關信息的提供、知識的豐富——如爭取更多參觀、觀察和參與的機會,還要多與個別幼兒交談,開展個別、小組活動)。
4.不能忽視語言交流在幼兒操作活動中的作用。
因為是動手活動,所以有時很容易忽視另一重要發展因素: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交流包括老師與幼兒的交流、幼兒間的交流、幼兒與家長的交流。老師要促使幼兒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與同伴、老師進行與活動主題有關的交談,鼓勵幼兒主動與成人進行語言交往,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因為動作思維最終要上升為邏輯思維,而動作思維和邏輯思維都離不開語言來表達。
汕頭市葵花幼兒園 實驗組 林丹虹執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