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4 13:26:17
導讀:我們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從本園實際情況出發,以幼兒為主體,以教育為中心,以發展為目標,不斷探索環境的作用,探索幼兒、教師、家長三個群體的各自作用,探索人際互動作用、師生互動作用,不斷挖掘各種有利于教育的積極因素,努力建構園本課程,使我們的幼兒教育獲得持續發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總則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我們知道,幼兒的發展是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多層次的互相結合、互相作用的過程,是在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作用,通過活動而發展的。因而兒童的認知水平、心理經驗和心理需求離不開與其作用下的周圍人和事物,是與之相適應的。對此,我們要積極地、努力地挖掘和利用幼兒周圍中人和事物的教育資源,通過整合、提練,綜合利用,不斷形成課程,從而拓展幼教空間,有效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生態系統理念強調,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分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并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對各地幼兒園來說,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物產資源豐富,各民族文化紛彩異呈……各幼兒園區域特征十分顯著,這為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蘊藏有教育價值的資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有利基礎。對此,我們在開展幼兒教育時,應積極地選擇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的本土、本國教育資源作為教育內容。
而《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也明確地提出了這一點,其資源內容如社會資源、自然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幼兒園資源等等。在對顯而易見的物質資源利用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最富有創造性的資源——人。它是以施教者和兒童學習摹仿的對象而表現出來的,其包括:教師、父母、同伴等等與幼兒所接觸的人。它是隱性的教育資源,但卻是最具有教育力量的。它是幼兒社會化的主導者,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這里,我們主要探索教師這一角色資源。《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它對教師提出了高規格、高層次的要求。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教師外在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將潛移默化著幼兒;良好的師表,將起到幼兒學習的榜樣作用,這是無形中就對幼兒起較好教育作用的精神資源。
其次,教師對幼兒的態度、幼兒的管理和教育方式等對幼兒心理產生影響的,表現為心理環境。這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采用民主、科學而正確的教育方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幼兒在和諧、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中,獲得健康、自由的發展。
第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即要求教師能依據幼兒身心特點和原有發展水平,組織能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組織有利于引發、支持與周圍環境人和事物之間產生積極影響的各種教育活動。
第四,幼兒同伴群體間資源,它是幼兒之間交往、學習、合作、創新、接納,相互產生影響的重要資源。
這是幼兒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群體生活環境,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這一資源,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和和諧的幼兒同伴關系,為幼兒社會化奠定基礎。要充分發揮“人”這種隱性資源,發揮金如土這種有益的人際環境資源,這需要教師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開展幼教工作所需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教育指導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科研能力……等種能力。
只有優秀的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的教師,才能產生、發掘更多的對幼兒起積極發展作用的隱性資源。在我們對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中,我們也同時在進行著觀念的改革,在建構著我們的課程。人類發展生態學提出:“重視社會生態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而生態觀的一個重要觀念是可待續發展。我們所利用的社會生態資源,它具有開放性,它時時存在我們周圍環境中,與我們密切相關,與幼兒相關;它具有發展性,并不斷的伴隨著我們的發展。在我們不斷的總結辦園經驗中,它將形成園本課程,不斷地拓展著幼教發展的空間。現今,一些園所積極開展社會性教育課程研究,積極樹立新的新的教育資源觀,開展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沃土,他們所取得的成功的經驗正給予我們啟示:從本地、本園實際出發,樹立大教育觀和教育資源觀,不斷探索和實踐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一體化的幼兒教育,為孩子贏得更加廣闊和具有激勵作用的人際交往范圍和探究學習空間,使孩子在不斷與人和自然廣泛地相互作用中獲得人生有益的經驗。
我們要從各自的實際出發,從本園實際情況出發,以幼兒為主體,以教育為中心,以發展為目標,不斷探索環境的作用,探索幼兒、教師、家長三個群體的各自作用,探索人際互動作用、師生互動作用,不斷挖掘各種有利于教育的積極因素,努力建構園本課程,使我們的幼兒教育獲得持續發展,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云南省宜良縣第一幼兒園 陳金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