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4 10:42:09
導讀:幼兒情感教育內容與方法的時代性問題。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孩子有時刻接觸大量大眾傳媒的機會,知識面也比上輩同齡時寬得多,這種環境讓我們傳統情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許多不適應。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兒童的影響超過了任何人。有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情感的荒漠中,他們不懂得怎樣去關心、熱愛周圍的世界,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幼兒園里經常看見有些孩子對自己的長輩或是保姆呼來喝去的。究其原因,有很大一方面就是因為家長只知道一個勁的愛,卻沒有對孩子進行健康的情感教育,孩子雖然生活在愛的環境中卻并不了解什么才是愛。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光有品性沒有知識是脆弱的;但沒有品性光有知識是危險的,是對社會的潛在威脅。有關研究表明,孩子未來成功20%取決于他的智商,80%取決于他的情商,所以孩子成功與否與情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為此我園提出了以“家、園同步”教育的方法,培養幼兒健康情感,旨在以培養幼兒健康情感為主導目標,確立家長在幼兒情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家庭視為教育的合作伙伴又是促進幼兒情感發展的有效資源,以“經驗互動”為主要策略,重視幼兒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的積累,使其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質。在這兩年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調查幼兒情感教育的現狀及家庭的影響因素。
1、調查問卷了解我園幼兒家庭情感教育的現狀。
我們使用調查問卷獲得的資料統計分析表明:①40%家長對幼兒素質培養的觀念和方法還不成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認識到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②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投入明顯增多,與孩子共處時間明顯偏少。③“健康”為幼兒成長中最應具備的素質,得到了47%家長的認同。④高學歷和好工作是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未來的期望。⑤幼兒獨立性較差,他們對父母的依賴并不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2、家庭對幼兒健康情感發展的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我們發現影響我園幼兒情感發展的家庭因素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中類型。①隔代撫養和代養影響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隨著社會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孩子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許多不足,形成孩子的不良情感。②家長的觀念影響幼兒的健康情感發展。許多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早期開發,而忽視幼兒情感和品性的早期培養,對幼兒獨立、寬容、愛心、自信、和樂觀這些良好品格的培養丟之腦后,使幼兒走進了情感沙漠。③家長的教育方式影響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通過調查,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我們歸納出目前家長所采用的6種教養方式類型,即: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和干涉型。以上這些類型的教育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幼兒健康情感的發展。
二、對幼兒健康情感概念的重新釋意,對幼兒情感教育的重新認識。
情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外界刺激作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感情,它具體包括情緒的自控性、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我們將幼兒健康情感教育具體分成幼兒自我、環境、他人,并根據三者的相互關系以及本園幼兒在這三方面聯系過程的表現,將幼兒健康情感教育劃分為自我、環境、交往、表現四個領域。自我領域重點涉及健康和個性,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身心和自我觀念;交往領域重點涉及合作精神,幫助幼兒形成樂于合作的態度;環境領域重點涉及探究精神,幫助幼兒形成樂于認知的態度;表現領域重點涉及創新精神,幫助幼兒形成藝術創造能力。四大領域涵蓋了本園幼兒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既照顧整體,又有側重。
三、針對問題,提出“家、園同步”教育,培養幼兒健康情感的對策。
針對“家、園”同步合作培養幼兒健康情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開展研究,具體做法如下:
1、開展活動,促進家園互動
(1)貼近社會、緊扣時代脈搏的“親子活動”親子關系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社會關系,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我們深知問題表現在幼兒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托親子關系,開展健康情感教育,有效提高提高家長的情感教育指導水平。如:為溫州創建文明城市添磚加瓦的“拉起你我他的手,共創真善美的城”的大型簽名活動;并且我們還與《溫州晚報》聯手開展一項“與大人走散后我該怎么辦?”的活動來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等等。
(2)關注焦點、有目的地開展“家園大討論”通過定期組織家園“大討論”,促進“家”與“園”之間的交流,能更好地進行家園共育。每次活動前,老師都發下一張調查表,請家長選擇自己最近最為感興趣的幾個話題,有針對性地組織討論,效果相當好。
(3)內容生動活潑的家長學校開展家長學校活動,通過理論指導家長的育兒方法,是幼兒園指導家長家庭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開展“怎樣開展情感教育”、幼兒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培養、創造藝術與多元智能、幼兒心理衛生與生理衛生、家庭與幼兒園的配合促進情感教育等幾十個講座,聘請臺灣學者、特級教師、幼教專家等給家長上課,提供教育信息,普及家庭教師的科學知識,提高家庭情感教育水平。每月我們出好一期衛生專輯,向家長提供衛生小知識,探討小問題,使家長學校的工作有計劃地實施并逐步深入。
2、創設溫馨、充滿愛的環境環境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創設一個溫馨的情感教育環境對孩子培養健康的情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打造具有高度凝聚力、積極上進、講文明、關愛他人的團體。倡導教師以民主、平等、善于誘導的態度,向幼兒傳遞溫暖和熱情,為幼兒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富有安全感、充滿愛的心理感受,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
(2)重視班級環境的創設。在墻飾布置上,注重滲透情感教育內容,并做到根據教育內容,及時更換。如,在班級創設《我用愛心畫世界》手工作品展示欄等。充分利用區域活動區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如,娃娃家——讓幼兒體驗長輩的辛苦;生活區——能干的小手等;表演區——自己化妝,自我展示等;自然角——我來照顧你,照料動植物等;運動區——自制體育器械,如瓶蓋串珠、拋接包、跳跳球等;手工區——滾畫、涂色、制作、拼擺等表現美麗的大自然等,使幼兒時刻沐浴在情感教育的環境中。
3、建構以情感為核心的課程,培養幼兒健康情感的形成。
(1)利用日常教學開展情感教育。
我們對幼兒開展“家、園同步”教育,培養幼兒健康情感的研究,把日常教學作為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園從小、中、大班分別開展了以情感為核心的系列主題活動,每班要求圍繞著該主題開展系列課程教學活動。我們把情感教育不僅貫穿在教學中,同樣也滲透在各種自由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區域活動區,每天有計劃地開展“大帶小”活動,使大、中班懂得關愛小班幼兒,小班幼兒樂于與人交往的良好品質,也讓幼兒親身體驗互幫互助帶來的快樂。
(2)充分利用各大節日,開展各項情感教育活動。
我國豐富多彩的節日生活情趣、節日習俗和文化活動,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風俗畫卷。如,“三八婦女節”開展“夸媽媽”等活動引導幼兒熱愛自己的媽媽、外婆、奶奶等女性。“五一勞動節”開展“我會做……”等活動,引導幼兒尊重勞動者,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八一”建軍節,開展“我愛解放軍叔叔”等活動,引導幼兒熱愛、尊重軍人。“國慶節”開展,“我愛祖國”的一系列藝術活動,引導幼兒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使幼兒在各種情境中得到熏陶,促進幼兒的情感品質健康發展。
(3)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激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民間藝術產于自然,生于勞作,表之于情,達之于意,蘊涵著天地萬物,內容豐富多彩。充分利用本土和社會資源,選取適合教學的民間藝術的內容,開展民間藝術教育,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讓幼兒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使幼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建立家園合作體系,形成“家、園同步”教育機制,促進幼兒健康情感的形成了發展。
在這兩年間,我園建立了一系列家庭情感教育的指導模式,充分發揮了家長和社會的作用,為促進家園同步教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三級網絡管理體系,即:第一級由園級家長學校與幼兒園領導組成,側重于研究和制定家園情感教育的具體要求、實施方案,并及時調整內容;第二級由班級家委會與教師組成,根據本班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實際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制定出情感教育具體的措施,是家園同步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第三級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依托,側重發掘家庭和社區的情感教育功能和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教學活動,促進我園的情感教育。
三級管理體系以幼兒園為主導,使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幼兒園和社區增進溝通和交流,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長處,在提高情感教育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園家長學校還被評為“示范性家長學校”。我們對家園同步培養幼兒健康情感的研究時間僅兩年,因而其成果還是初步的,有待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
我們在研究實踐中體會到,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解決。一是幼兒情感教育內容與方法的時代性問題。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孩子有時刻接觸大量大眾傳媒的機會,知識面也比上輩同齡時寬得多,這種環境讓我們傳統情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與時代發展的要求有許多不適應。我們在開展該課題的研究中遇到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顯得束手無策。如何將幼兒的情感教育與時代的發展更好的相結合也是我們有待研究解決的一個問題。二是如何利用社會資源解決孩子健康情感發展問題,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全社會共同承擔的,對孩子情感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應該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共同解決。幼兒的健康情感教育不僅是幼兒園和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情感,健全的心理遠比單純的智力教育要重要的多,也復雜得多。讓我們共同攜手發掘孩子最真、最純的情感寶藏!
溫州市第二幼兒園 吳樂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