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4 10:19:40
導讀:根據數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
科學家認為,教學是人類思維發展的體操,幼兒期數的概念和數學計算能力的發展,直接反映著幼兒發展的趨勢。
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獨點,幼兒由于其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運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在組織大班教學活動時,我就著手進行教學知識與游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游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游戲是個體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自由活動。教育學家說:“玩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年幼兒童必然會從事游戲,除非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正常狀況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于受到限制的環境。否則,他們是不可能不游戲的,游戲與兒童的關系更為密切,它是“兒童的工作”,但又不同于“成人工作”。將游戲融入數學知識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否則枯燥乏味的數學只能使幼兒敬而遠之。我總是采用游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教師教的輕松,幼兒學的愉快,數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1.結合角色游戲學數學
角色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象,體驗活勸的樂趣,創造性地反映其周圍的現實生活。可通過角色游戲幫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如:在復習整點、半點時,可做游戲“報時”,一名幼兒戴上公雞雞頭飾,學公雞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師扮演“太陽公公,敲六下三角鐵,其余幼兒扮演“時鐘”將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撥到12和6,表示6點鐘。
在數學活動中,還要接觸到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里”,讓幼兒扮演“小店員”或“娃娃阿姨”表演賣商品的游戲。還可以在“小診所中”,讓幼兒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給幼兒看病。還可以在“娃娃家”活動中提示幼兒清點娃娃的“數量”、玩具的“多少”,設計物品擺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游戲中滲透數學知識,既調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2.結合結構游戲學數學
結構游戲中,幼兒在利用不同的結構材料時,要接觸到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以及空間方位等數學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練這些概念,在游戲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如:讓幼兒明確用了哪類積木或插塑,應該放在哪個方位,哪塊應該放在上面,哪塊應該放在下面,哪塊放在中間,積木的形狀是梯形、三角形、圓形還是正方形、菱形,讓幼兒搭座“小木屋”等。借助這些直觀形象的教玩具,能幫助幼兒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3.結合音樂游戲學數學
音樂游戲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在音樂中接受數學教育。如:在復習“8的分成”時,我們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樂游戲。兒歌內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每個摘了8個果,又有蘋果又有梨。七個阿姨七個樣,請你猜猜每個阿姨摘了幾個蘋果幾個梨?請七個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別用紅、黃圓點卡片,擺出所摘蘋果和梨的數目,并說出相應的組成形式,如:第三個阿姨摘了3個蘋果5個梨(●●●○○○○○),以此類推。
4.結合智力游戲學數學
在智力游戲中,可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如:復習大于號、小于號時,把1-10的數字卡片,按單數在上,雙數在下擺成兩排,教師說“5和2比”,全體幼兒邊舉“>”的卡片,邊說5大于2。老師再說“4和7比”,幼兒邊舉起“<”,邊說“4小于7”。在復習對單、雙數的認識時,可做游戲《神奇的花》。請一名幼兒做種花人,其余幼兒集體朗誦兒歌:“神奇花,神奇花,風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開的是什么花?”種花人可以回答“單瓣花”或“雙瓣花”,其余幼兒分組手拉手相應的各種單數(1、3、5、7、9)或雙數(2、4、6、8、10)。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的世界的,由于年齡特點,孩子們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1.結合戶外游戲學數學
我園幼兒大多數家庭來自農村。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在學習了數的組成后,讓幼兒到戶外活動時,讓幼兒撿些小石子,小樹葉或從家自帶玉米、小麥、大豆粒等進行數的分合練習,讓幼兒自己動手分一分,練習數的組成。在復習相鄰數時,可以做游戲《找朋友》,讓幼兒在戶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兒胸前掛張數字卡片(1-10),老師邊拍鈴鼓邊說:“嗨、嗨快上來找好朋友”。老師用點兵點將的形式點到一名幼兒,幼兒大聲報數,“我是×”。然后與這個數的相鄰數一齊說:“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結合體育游戲學數學
體育游戲是幼兒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幼兒可以通過蹦蹦跳跳鍛煉體質、提高技能、學得知識。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進行“投球”比賽,比較遠近。在復習1-7的序數時,在硬紙板上畫一幢樓房,一共七層,每層有兩個房間。56張小兔卡片,小雞、小鴨、鵝、狐貍、小熊、小烏龜、小花貓、小狗、小豬、小羊等14種動物的卡片。幼兒送小動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種小動物住一間房,說說玩玩,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樓,誰和誰是鄰居。在復習10以內數的相鄰數、序數、雙數、單數時,可為每一位幼兒編上號,從小到大排成一橫隊。教師說:“請單數幼兒出列,然后再請雙數幼兒出列。請比某數大1或小1的數(幼兒)出列”。另外,通過訓練幼兒各種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可以促進幼兒對空間方位和時間概念的認識。
3.根據需要創編體育游戲
根據數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游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游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游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數學,可創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操作中學數學”向“社會情景中學數學”的理論。總之,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各類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散點滲透,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數學知識,發揮創造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掌握得更牢固、扎實,從而達到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山東省嘉祥縣嘉祥鎮南關幼兒園 曹亞輝 石玉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