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0 16:22:52
導讀:即由三歲前兒童自身的實際生活著手,將課程目標與兒童的生活相結合,以其感興趣的生活主題統整課程內容,通過具體直觀的體驗性教育活動、豐富的操作練習以及兒童最喜歡的游戲活動等形式來實施教育,這將有助于托班兒童有效地發展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獲得相關的生活體驗以及發展的內驅力。
為了解幼兒園附設托班的教育現狀,我們選擇了14所附設托班的不同類型的幼兒園,對園長及托班教師進行了問卷及訪談調查,試圖通過了解幼兒園對附設托班的認識與態度、幼兒園附設托班的生活作息、課程設置、教師配置等方面的現狀,分析我市幼兒園附設托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幼兒園托班教育的基本狀況
1.幼兒園管理者對開辦托班的認識與態度
調查表明,雖然被調查的幼兒園都附設托班,但設置托班的目的不盡相同。71.4%的幼兒園認為設置托班的主要目的在于擴大生源;14.2%的幼兒園只是覺得其他園有了托班,所以自己也應該有。另有14.2%的幼兒園是為了創立自己的辦園特色而在托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可喜的是,所有被調查的幼兒園都認為,隨著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視和早期教育理論及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托幼一體化”的趨勢將逐漸凸現,幼兒園教育向三歲前延伸將成為早期集體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幼兒園托班的生活作息
調查中,有14.2%的幼兒園能考慮三歲前兒童的生理特點實施不同于幼兒階段的、獨立的生活作息制度,其余幼兒園(85.8%)都基本參照實施幼兒園小班的生活作息制度,只不過午餐時間稍有提前。
3.幼兒園托班的課程設置
幾乎所有被調查的托班都采用與幼兒園3—6歲年齡班相似的課程設置,即以五大領域分設課程或以主題、單元活動的方式統整領域課程,課程實施的組織以全體或分組的集體教學為主。與幼兒階段的教育相比,托班可使用的教材相對來說選擇的余地較小,除一所幼兒園的托班使用本園編寫的教材外,其余幼兒園都以早幾年出版的3—4種老教材為主,輔以部分教師自選的教育內容。雖然被調查的幼兒園中有幾所正在進行構建園本課程的研究,但只有一所幼兒園把托班課程納入園本課程進行一體化研究。
4.幼兒園托班的教師配置
現任托班教師中,28.6%的幼兒園對托班教師配置采用托、小、中、大四年大循環的方式,42.9%的幼兒園托班教師相對固定,至少有一位教師長期帶托班,還有28.5%的幼兒園則把托班教師的配置作為對教師工作安排的一種調劑,每年安排年老、體弱或有特殊情況需要過渡(如懷孕、生育)的教師擔任。所有托班教師都沒有受過三歲前教育的專門培訓。
5.幼兒園托班的師生人數
在所有被調查的幼兒園中,托班基本都參照小班的師幼比招生,52%的托班的人數超過了30人/班,最少的班級也超過了25人。也就是說,托班的嬰幼兒人數以及教師數量均與小班相似。部分民辦幼兒園的托班只有一教一保,負責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與游戲的常常只有一位教師。
目前幼兒園托班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以及與幼兒園園長及托班教師的訪談,筆者深切地感到,目前幼兒園附設托班教育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托班教育幼兒園化傾向明顯
托班教育與幼兒園小班教育有什么區別?托班教育的特點是什么?應該遵循什么樣的教育規律?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踐層面,目前的研究還很少。絕大多數幼兒園把舉辦托班看做是小班教育的簡單下延,主要表現為:時間安排參照幼兒園小班的作息制度;教育內容有不少是小班內容的簡單下放,不少托班教育內容與小班有重復或交叉教育方法、手段以說教為主;課程實施主要是分組教學、區角活動,每天有一個集體活動。我們認為,與3-6歲的幼兒相比,托班孩子無論是身體動作還是心理發展都有極大的差異。這一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極不成熟且又進步飛速,理解能力差卻又對周圍環境極感興趣,對新環境適應能力較差卻又極愿嘗試,他們時刻處于對環境的好奇、探索之中。但由于言語、思維、自我控制能力等多方面發展的局限性,他們經常對成人集體活動的指令不感興趣,游戲活動也時常呈現出比較自然的、松散的、生活化的狀態。這些身心特點決定了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方式不是適合于他們的最好形式,小班階段的教育內容也不是他們最感興趣和最需要的內容。
2.合格托班教師缺乏
能勝任三歲前集體教育的托班教師應該熟悉三歲前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能有的放矢地觀察孩子,了解其興趣及需要;還要了解三歲前嬰幼兒集體教養的特點及規律,能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興趣需要制定教育目標,合理選擇教育內容和適宜的教育形式與方法。目前幼兒園附設托班的教師均來自于幼兒園內部,他們對三歲前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及集體教養規律都認識不足。各級各類的教研、培訓也很少與托班教育能搭上邊,因此教師普遍覺得對托班孩子的特點把握不準,對托班教育教學與小班的差異不明晰,真正合格的托班教師相當缺乏。
3.幼兒園托、小班缺乏有效銜接
“托幼一體化”教育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幼兒園托、小班的順利銜接,主要表現為教育目標的順利對接、教育內容的合理擴展、教育途徑及方法的前后連貫和一致,以及對兒童評價的合理延伸。這就要求,三歲前后的兩個集體教育階段能以“托幼一體化”的理念及合作、互動的方式共同研究,分別來尋找、研究有效的銜接點。附設托班的幼兒園無疑有這一方面研究的優勢,但目前的情況是,即便是在同一所幼兒園,托班與小班的教育也是分頭平行、缺乏互動的。
改進幼兒園托班教育的幾點建議
1.重新認識托班教育的價值
不管是考慮家長的教育需求,還是從“托幼一體化”教育、管理的高度來看,都要求附設托班的幼兒園能夠認識托班階段的教育對兒童發展及對幼兒園發展的價值,真正把托班和幼兒園小、中、大班一樣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統一管理的范疇,在教師配置、場地安排、教玩具配備、教師培訓等方面統一安排。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改善托班教育的現狀,提高托班教育教學的質量。
2.開展有針對性的師資培訓
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熟悉托班教育的“專門”師資,是促進嬰幼兒早期集體教育發展的關鍵。針對目前幼兒園教師普遍對三歲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缺乏了解、對三歲前嬰幼兒早期集體教育的特點及規律缺乏了解,因而缺乏托班教育的相關技能的現狀,應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尤其要在相關教育、心理專家的指導下,重點針對托班教育活動,積極開展把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課題研究融合在一起的幼兒園自我培訓活動。在這一類型的園本培訓中,園際之間的觀摩與交流以及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提高托班教師教育技能的有效方式。
3.設置生活化、游戲化的課程
由于三歲前兒童身心發展具有顯著不同于幼兒階段的特點,簡單借鑒幼兒園課程的相關內容,實施類似于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教育方法,是不科學的做法。托班課程的適切性是一個急需重視和有待研究的問題。托班兒童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具體形象思維正在迅速發展,他們對周圍環境的理解是直觀的、具體的、與其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據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托班課程設置應盡量體現生活化、游戲化的特點。即由三歲前兒童自身的實際生活著手,將課程目標與兒童的生活相結合,以其感興趣的生活主題統整課程內容,通過具體直觀的體驗性教育活動、豐富的操作練習以及兒童最喜歡的游戲活動等形式來實施教育,這將有助于托班兒童有效地發展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獲得相關的生活體驗以及發展的內驅力。需要指出的是,托班課程內容實施的廣度和深度、甚至一日活動的時間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實際發展能力以及活動的價值,使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來源:《早期教育》2005年01期
作者:姚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