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1-18 11:18:31
父母要巧妙介入,建議不妨采取以下的步驟:
1、鎮定自己的情緒,弄清事情的經過。
孩子發生糾紛時,父母首先要冷靜,鎮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說:“誰欺負你了,找他算帳去!”等類似的話語。這樣,孩子會產生“爸爸媽媽向著我”的感覺,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啊,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表意見。”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孩子的講述過程中,父母不能給予諸如“是誰先動手打的”、“你沒有動手,對嗎?”等錯誤的誘導和暗示,要鼓勵孩子講真話,做個誠實的孩子。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決的辦法。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生的根源,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發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么辦。這樣既可以培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度,便于父母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當然,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從旁指導。對于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原諒對方的胸懷;自己的孩子錯了,要啟發和引導孩子向對方道歉。倘若對方孩子是典型的“小刁民”,父母要鼓勵鼓起勇氣去和對方講理,培養孩子遇“強”不弱的性格。
自己的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要即刻責備或者打罵,你的“強權”可能導致孩子走上撒謊之路。
3、與對方的父母溝通,鼓勵正常的交往。
孩子間發生了糾紛,雙方父母最好能誠懇地交談,彼此諒解,友好地解決問題。孩子是最敏銳的觀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父母難以想象的痕跡。友好地解決問題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為玉帛,在成長過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間常發生爭吵和糾紛,就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要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人交往,讓孩子在沖突和糾紛中獲得經驗,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如果孩子常常和同一個玩伴發生矛盾,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結交其他玩伴,隨著伙伴人數的增加,孩子之間的直接矛盾就會弱化,合作會加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