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6 14:40:14
導讀:個性是創造的源泉,文化是品牌的根基。文化負載越大,品牌能量的釋放越長遠。幼兒園是每一個教師,孩子和家長們的“家”,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愛的“家”。“溝通是快樂,關愛是幸福,平等是境界,理解是追求”,在真情互動的文化氛圍中把幼兒園建設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教師樂業的家園,家長提升的學園。
園所文化主要是指一個幼兒園的內涵發展,是園所師生特別是孩子成長的精神物質,是幼兒園的靈魂。教育需要健正而純潔的文化,這種園所文化應是向善的,啟智的和審美的,是促使每一個人舒展的精神。幼兒園在改革和發展中,什么都可以變,唯獨精神不變,靈魂不變。園所文化的構建是通過園長、教師、家長等作為載體,對文化進行傳承、積累和創新,分為可見的物質形態和不可見的觀念形態。當前,不少幼兒園園容漂亮,設施先進,效益可觀,有花園式、宮殿式、賓館式的硬件,但總缺少一種神韻和底氣,因為它沒有蘊涵自己園所的文化精神。園長作為幼兒園管理的核心和靈魂,應對園所文化作出明確、自主、有遠見的選擇和追求,有意識地弘揚和倡導人文教育的理念,努力構建幼兒園文化育人的平臺,充分發揮園所文化在管理中的粘合劑、潤滑劑和催化劑作用,使幼兒園逐步形成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兼容并蓄的園所精神和文化氛圍,促進幼兒、教師、家長、幼兒園四位一體共同發展。
在我們逐步從大教育向強教育邁進的今天,素質教育呼喚人文園長和人文校園。本人作為一名工作在示范園一線的幼兒園園長,面對幼教體制改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解決好教師、家長群體中意識形態層面的文化觀念問題?如何在互動中提高家園合作共育水平?如何綜合開發、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教育中的人力和環境資源問題?把“園所文化構建和培育”作為管理中的重點課題去實踐,去研究,并帶領全體員工,走依托文化內涵發展的道路,實施“科研興教、特色辦園”、“當名師、創名園”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不斷提升我們示范園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筆者認為,園長應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和培育自己的園所文化:
一、正確、先進的辦園理念文化
正確、先進的辦園思想、辦學理念,是幼兒園文化的靈魂。園長應該成為幼兒園先進文化的代表,應該是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園長要有基于對現代幼兒教育的理解和對本園情況的理性分析,把新的、好的、代表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教育理念,轉化為大家認同的觀念,并形成具體可操作的辦園目標。此外,園長還要把終身教育理念下以人為本、面向世界的、科學的辦園思想和理念,轉化為全園教職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為,才能形成自己幼兒園的文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基,孩子在園3年,教育者要考慮他們今后發展的30年,考慮民族素質的300年。這些正確、先進的辦園指導思想和理念,一旦被教職工看作超越了職業的事業,必將成為她們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二、以人為本的幼兒園經營管理文化
管理的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創造性,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呼喚創新的時代,幼兒園教育管理更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園長必須解放思想,掙脫陳舊觀念的束縛,樹立一種全新的、開放的“管理就是服務”、“能本管理”等現代管理理念,努力做好“人”的文章:用人要知人善任,管人要嚴格制度,愛人要情感注入,帶人要身先士卒。在幼兒園教師管理政策上應突現新世紀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和為了人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取向,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做到“化物”、“化人”到“人化”,在改善激勵制度,改進領導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加強幼兒園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等方面下功夫,為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寬松的條件和人際環境。另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園長作為經營者,應增強市場競爭意識、公關意識、法律意識、名牌意識、風險防范意識等,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通過管理的凝聚力,改革的推動力和科研的支撐力,以理念引導方向,以制度規范行為,以機制激發活力,以內涵求發展,以管理贏素質,以優質求效益,實現人文管理的雙贏。
三、開拓創新的教師文化和科研文化
教師是把握教育生命線的主人,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者,是所有教育資源中最具活力和最寶貴的資源。因此,園長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治園之本。
(一)教師文化。開拓創新的教師文化是幼兒園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幼兒園文化健康、快速發展的動力。在管理中園長應引導教師樹立八個意識:1、使命意識。2、尊重意識。3、創新意識。4、精品意識。5、科研意識。6、團隊意識。7、反思意識。8、成果意識。
(二)科研文化。園長應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激勵教師的科研成就感。2000年以來,我園建立國家、地區、市、園四級立體式的課題科研網絡,提出了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科研興教為基本理念的發展戰略。積極推行“選優、推優、培優名師培養制度”、“經費優先科研,人人實踐科研,業績重獎科研”等制度,牢固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等科研新觀念。通過幾年的實踐證明,科研帶動較好地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增強了教師的教改意識,培養了教師的教研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形成“人人有課題,個個會科研”的良好科研氛圍。科研,給我園注入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造就出一種民主寬松,各抒己見,兼容并蓄的學術氛圍。
四、自然與人文和諧相融的環境文化
安全、舒適、智慧、藝術的幼兒園環境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物質基礎,它對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文明、樂群、自信、創新的精神品格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園長應把全園整體環境和立體環境建設作為“出特色、創品牌、樹形象”的重點文化工程來抓好,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力求園內各座建筑,各處景點,標牌亭廊,一花一樹都能“體貼”和“說話”,構建出一個和諧舒適,賞心悅目,陶冶情操的自然環境,營造出一個充滿童趣、充滿知識、充滿愛心、充滿創意的人文環境,使幼兒園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全方位、立體式地和諧相融,呈現出濃郁的文化氣息,增強育人效果。
五、平等、互動、合作的家長學校文化
一個成功的幼兒園,需要一個信任、合作的家長群體作為后盾,才能發揮其最佳的教育成效。父母是幼兒的首任老師和終身老師,家庭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大教育觀和教育資源觀,要求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重心從以往的“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1、辦好家長學校,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課改、教學科研活動。2、充分發掘和利用家庭教育資源。3、進行“父職教育”,倡導爸爸們扮演好“新父親角色”。4、組建學習型家庭。5、構建家庭教育的“動力系統”、“能力系統”和“知識系統”。
通過開展一系列家長學校文化建設活動,讓家長明白了“父母是一種職業,需要學習、培訓才能合格勝任”。引導家長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人才觀。“一輩子學習做父母”、“組建學習型家庭”、“與孩子同學習,共成長”等現代家庭教育觀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在家園平等、互動、合作中實現共策、共育、共享——優質的幼兒教育”這一理念,已成為我園家長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這種創新的家園共育觀念和途徑使孩子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使每一位幼兒在優質的家園共育環境中,得到和諧、主動、富有個性的發展。
六、開放、參與、共享的社區文化
我們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最好的百科全書,天地萬物都是教育資源,我們應將自己融入園所、融入社區、融入自然,做到善于發現,積極挖掘,科學整合、高效利用所有的教育資源。在開放、競爭、合作的大環境中,幼兒園應走出園門,邁向社區,精心策劃,嚴密組織實施每一次對外的匯報演出、優質公開課、科研成果展示、業務競賽、學術交流等對外活動,通過開放日、廣播、電視、報紙、廣告、信函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傳、展示和不斷完善本園的良好的形象,使本園在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的展示、交流與合作中不斷得到發展、豐富和提升,增強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七、富有特色的精品名牌文化
幼兒園應引入企業“CI”戰略,在園名、園標、園服、園容園貌、建筑風格、形象品味、服務理念等方面,應敢為人先,開拓創新,大膽出精品,樹名牌,爭創“省級名園”乃至“中國名園”。在構建“形象文化”活動中要打好“特色牌”、“精品牌”。如把“科研”、“藝術教育”、“體育特色”、“雙語”等拳頭項目,作為本園的名牌產品精心呵護,制定適應本園發展的措施,挖掘自身的潛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找準自己發展的路子,展示自己發展的特色,使“精品工程”、“名牌效應”成為園所文化構建和培育中的一個高亮點,逐步成為幼兒園發展的助動器和制高點。
個性是創造的源泉,文化是品牌的根基。文化負載越大,品牌能量的釋放越長遠。幼兒園是每一個教師,孩子和家長們的“家”,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愛的“家”。“溝通是快樂,關愛是幸福,平等是境界,理解是追求”,在真情互動的文化氛圍中把幼兒園建設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教師樂業的家園,家長提升的學園。愿所有的園長們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都努力構建一個以先進的文化感染人,啟發人,鼓舞人,發展人的育人平臺,更好地體現時代精神,讓孩子展現個性,教師展現風格,家長展現才華,幼兒園展現特色,形成一個多姿多彩,生動活潑的幼兒教育新局面。
廣西北流市幼兒園 陳韻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