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3 14:52:51
導讀:用“心”體驗,用“意”創造,用“情”耕耘,讓地方鄉土文化資源走進幼兒園,走出教改的新思路,讓我們的鄉土化資源利用與課程構建在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
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歷程幾乎就是園本課程研究的歷程。我園地處有著著名中國“鞋都”之稱的陳埭鎮中心,有著豐富的鞋材資源,孩子從小在這個環境中耳濡目染,對鞋子的制作及材料有著特別深厚的情感和興趣。因此,作為課改的試點園,在課改理念的引導下,如何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社區的自然環境和教育資源,更好實現教育與家庭、社區一體化?如何讓孩子走出學園、走進社區、走到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去?讓地方走進幼兒園的課改實踐中呢?我們以此為依據來思考我園的課改定位,在幼兒園與社區的雙向合作中做了更多的思考與嘗試:
一、挖掘資源、拓展空間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挖掘社區、家庭各方面的教育資源,是建立社區、家庭、幼兒園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的有效途徑,是開展本土化教育的前提。因此我們以幼兒園課程鄉土化為切入點,開展一系列“我愛家鄉鞋”的主題活動研究。讓孩子在與材料及環境的互動中,進一步積累對家鄉鞋的認識,了解鞋子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表征。在開展“我愛家鄉鞋”課題研究的時,首先我們邀請制鞋經驗豐富的家長與他們交流開展本次研究的思路及開展活動的設想,虛心的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得到一致贊同認可和支持。在一次次與家長的交流、探討中我們的老師對“鞋”的相關知識經驗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家長成了我們的活導師,社區環境成為我們的活教材、活課堂。在活動開展中家長主動為我們搜集、提供相關豐富的信息與資料,多次帶領組織教師、小朋友參觀自家與社區的鞋業公司(安踏公司、別克公司、露友公司等等)、鞋材市場。使這些自然的資源成為了我們活動的基地,在基地里各公司的管理人員有的為我們介紹生產制作的程序、鞋料、鞋材的種類與質地,有的當場為我們展示制鞋、等各種輔助材料的制作流程;有的介紹廣告的創意與商標的設計等等。凡是一切有利于孩子的,能促進孩子發展的資源,我們都納入活動的范疇。因此,我們結合主題活動分發調查問卷、開展親子活動;讓每個家長都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為我們出謀獻策,讓我們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
二、整合建構、豐富課程
園本化課程的構建是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也是確保幼兒園課程真正適合幼兒發展的有效載體。因此,我們立足本園實際、利用本土資源,以試點班為課改突破點,帶動其他班級,以骨干教師為中堅力量,帶動全體教師專業成長。全園圍繞如何開發、構建為切入口,注重探索用什么樣的課程模式去影響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用什么方法與途徑在幼兒幼小的心靈中播下探究、創新的種子,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關注,懂得欣賞生活與環境中的美,體驗勞動的樂趣,萌發熱愛家鄉、親人的情感。因此,在我們對指定教育活動目標與活動課程的構建上,緊密地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技能與知識、預設與生成、顯性與隱性四方面的整合,力求在每一次的活動中獲得親身的情感體驗與恰當的表現機會、獲取與終身發展有益的經驗。其一,注重與幼兒建立和諧的、互動式的師幼關系、建立師幼間動態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實現教學相長,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構建課程。其二,積極挖掘環境的教育功能,讓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能與孩子對話,創設富有教育性、藝術性、操作性、探索性、開放性的陳埭鞋材一條街,美麗的陳埭我的家等,各班還根據主題的開展創設了相應的區域(鞋子工作間、廣告設計室、展覽區、表演宣傳區)等。其三,結合社區、家庭自然環境促使幼兒潛移默化、自然習得。我們的社區擁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有鞋材一條街、鞋業工業區、鞋都商業廣場、回族使館、商業街(銀行、郵電局、超市、麥當勞、理發店等)、圖書館等等,為了更好的發揮其教育功能與價值,我們與社區保持密切聯系,有計劃、有目的地定期組織幼兒圍繞該內容開展相應的活動,增進幼兒的直接經驗,萌發幼兒好奇探究、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潛在意識;讓孩子在靈活多樣的活動空間與活動形式中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結伴組合,自主學習,共同合作,感受到身邊資源的多種用途,孩子們的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就在實地參觀、調查的活動中得到了發揮與發展,有自主學習的欲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實踐,孩子們對家鄉有了更深的認識,并能運用多種表現方式展現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其四,有效調動社區的人力資源。社區與家長蘊涵著不可估計的教育資源,我們鼓勵社區中各行業和家長中有特長的人員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組織。如:社區的交警來給孩子講他們的工作以及交通安全、交通規則等,與幼兒一起游戲教幼兒如何做一名交通警察;消防人員給孩子講防火安全常識,教幼兒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及在火災中怎樣自救等;回族使館的人員來園向幼兒介紹回民的由來及發展歷史等等;各行各業的人員都能教給幼兒豐富的知識,使幼兒在與他們的接觸中,幼兒的見識更加開闊、知識面更廣,對社會生活更深的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同時,社區各人員在與孩子的接觸中,更直觀的了解幼兒教師的工作,了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體現了更高的幼兒教育價值追求,也提高了課改的整體效益。
三、走出學園促進發展
社區是幼兒個性發展、表達表現的大舞臺。為了讓幼兒融入社會生活,親身體驗成人的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成人的活動中發揮自己的潛質表達表現;我們與社區密切聯系,將參與社區的活動納入學園的常規教學中。如在社區開展的廣場之夜、企業文化之旅、重陽節、鞋博會、綠色環保、朋友請到陳埭來等大型活動中,我們的孩子在社區搭建的舞臺中多元地展示個人的能力、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有的以歌舞的形式參與表演;有的以繪畫的形式一起宣傳;有的以小小宣傳員身份和叔叔、阿姨們一起介紹……在與社區提供的互動環境中,鍛煉了孩子們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語言能力及自身大膽自信的心理素質;加深了孩子對周圍社會的了解,萌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孩子們主動學習的意識也在點點滴滴的積累中得到發展。
用“心”體驗,用“意”創造,用“情”耕耘,讓地方鄉土文化資源走進幼兒園,走出教改的新思路,讓我們的鄉土化資源利用與課程構建在實踐中逐步走向成熟。
晉江市陳埭鎮阿梅幼兒園 吳秀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