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3 11:12:50
導讀:信息社會的個性化教育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根據兒童不同的個性特點、認知類型、認知風格和學習進度等進行“對癥下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兒童都能得到適合他自己特點、類型和風格的最大的全面發展。
從目前實際看,幼兒教師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已經在一個定程度上達到了專業標準的要求。而且,現代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的要求與專業化的標準是非常一致的。作為幼兒園有義務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教師成為像醫生、律師、建筑師類似的專業工作者。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巨大挑戰,許多教師面對新課程、教材茫然失措,急需專業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對一地深度培訓。
一、幼兒教師專業化的意義和作用
1、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幼兒教育也面臨著信息化的要求,特別是在素質教育中要對幼兒進行信息素養、信息知識和信息獲取、處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啟蒙教育,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性游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社會化的水平,拓展幼兒認知新領域。在這一背景之下,盡快促進連續劇兒教師專業化成長,是關系到幼兒園、幼園教師個人,乃至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紀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界的強烈呼喚。
2、幼兒教師專業化是幼兒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幼兒教師職業須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應有專業的理論素養,有自覺的職業規范和高超成熟的技能技巧,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立特征。她們不僅是知識的啟蒙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樂余中心幼兒園是一所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所以,努力推進幼兒教師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既是為了推進我園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實現每一位幼兒教師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新課程為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它將推動我園青年幼兒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成長,以進步的觀念、高尚的師德、良好的修養和專業化的職業表現,走在全市幼教隊伍的最前列,從而使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有順利的職業生涯,美好的職業前程。
二、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
幼兒教師專業化是指幼兒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幼兒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幼教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從“普通人”變成“幼兒教育者”的專業發展過程。
我們提出了我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新課程標準為導向,以解決幼兒園在課程實施中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主體,構建學習型組織,搭建發展平臺,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在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我們堅持四個基本的培養“原則”:1、“個別化”原則。2、“創新”與“提高”原則。3、“時效性”原則。講究實效。4、“指導培養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因此,我園在推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專業化主要內容是:全面了解課程改革的背景和動因;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目標,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而教的理念;熟悉課程結構,掌握現行的課程標準;具有課程建筑和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能力;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能加強新時期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有效地改善對學生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我園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支撐:教師社會學理論、教師心理學理論、教師教育學理論、教師評價學理論等。
我們努力倡導和實現著“學有所思、教有所長”的師資隊伍建設與發展的原則,激勵和引導著我們每一個教師在學習中成長,在實踐中積累,在研究中提升。
三、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既是一種認識,更是一個奮斗過程,既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定,更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幼兒教師只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在發展過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
1、以“教師培訓”為突破口,使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我園及時轉變教研活動的方式,針對教師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安排了“課改系列”教研活動,達到“以研促改,以研促教”的目的。我們利用雙休日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豐富教師參加課改的知識底蘊,為培養新課改的生力軍,推進新課程作好準備。我們不僅動員全員參與師資培訓,還在政治及業務學習會上學習課改的相關資料,撰寫體會,對教師進行“洗腦”、“充電”。我園后續培訓的師訓工作,充分體現了“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連提高”的要求,并與教研、教改相結合,長期跟蹤指導。通過活動、體驗,引導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實現自我提高。
2、以“教學反思”的路徑,促進教師進行自我調整與管理。
傳統教育中,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這樣的一種角色定位,限制了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因此,要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必須改變傳統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現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個具有對教育活動有反思、分析、發現和實踐的教育研究者。有時盡管教師在理論上接受了新觀念,但在實踐中卻往往只注重單方面對教育對象施加教育影響,全副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忽視接受來自于幼兒的各種反饋信息。我們在管理中,注意引導教師運用《綱要》的新理念,通過觀察記錄幼兒的表現,反思、討論、分析保育和教學工作,同時開展相關課題研究,依靠集體和個人的力量,尋找問題的癥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不僅使保育和教學工作更科學性和合理化,也使教師們在反思中得到了不斷成長。許多教師通過反思,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像以往那樣憑經驗和直覺工作,能自覺地調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促進孩子的不同發展。通過反思,教師不再需要管理者的檢查和督促,而能自覺地做好各項工作,達到自我管理的良好效果。
3、在管理中“放權”,讓教師更加靈活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綱要》第三部分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作為管理者,就應該為教師更好地發揮創造性提供有利的環境和條件。為此,我們在管理中,充分“放權”,尤其是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給予更多的自由決定權。
4、加強群眾協作,為教師提供一個合作、溝通的平臺。
管理學告訴我們:“組織的力最大于各個分散狀態人群力量的總和,這是在統一指揮下,組織成員協調一致努力而形成的集體力量。”幼兒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經驗、智慧和特長,如果能將這些人的力量加以整合將會產生更大的集體力量。作為管理者,我們深知要善于作用這種集體的力量。因此,隨著學習《綱要》的不斷深入,我們在業務管理上更多地以集體學習、研討、競爭的方式進行,營造濃厚的集體氛圍,通過教師間的經驗分享、互相探討、合作學習、友好競爭等促進個人與集體的共同提高。通過這些集體研討和競賽活動,許多教師的分析、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均得到了提高,同時,教師之間通過相互學習、研討,增強了團隊精神,通過集體協作和競賽,也促進了集體的共同進步。
四、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
在面臨教育新特色、課程新理念的同時,幼兒教師己從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轉型為適應幼兒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新型教師。通過實踐新課程改革,一個良好的教師集體正在我園形成,一批嶄露頭角的科研型教師脫穎而出,青年教壇新秀正在涌現。
1、引導型學習。幼兒教師的角色必須轉換,從輸出型的教師轉換成為引導型的教師,即幼兒教師應該從知識的傳遞者轉換成為兒童認識世界的引導者和支持者。
2、創造型學習。作為創造型的幼兒教師,必須首先樹立創造是幼兒教師職業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并培養兒童的創造性當成自己最起碼的職責,當作是職業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其次,幼兒教師要樹立每個兒童都具有創造力的信念,讓具有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發展類型的所有兒童的創造能力都能夠自由進發,并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創造性地生活、學習和發展。第三,幼兒教師要樹立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信念,通過自己創造性的工作為兒童提供一個寬容、愉快、向上的有利于激發兒童創造的環境,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為兒童提供一個創造的榜樣和趕超的目標,促進我們創造意誤解的萌發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3、方法型的學習。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知識型的幼兒教師己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必須轉換為方法型的教師。方法型的幼兒教師做的是“授人以漁”的工作,特別重視幫助兒童通過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自主、有效地探索周圍世界,獲得有用的知識并解決實際問題。
4、因材施教型學習。信息社會的個性化教育要求幼兒教師能夠根據兒童不同的個性特點、認知類型、認知風格和學習進度等進行“對癥下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兒童都能得到適合他自己特點、類型和風格的最大的全面發展。
我們今天面對的是一個瞬息萬變、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作為幼兒啟蒙發展的幼兒教師,應該在信息時代重新審視、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學習者、研究者與教育者三位一體,承擔起自己在適應未來、創造未來的使命,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走向的階段。
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幼兒園 趙秀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