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09-11-12 21:56:03
這一刻,我終于明白:在評價活動中不再以老師為主角,而注重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因而,幼兒個人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師生間的評價方式不斷地呈現,評價的方式多樣化了。
承傳以往的習慣經驗,我總習慣在活動的最后集中幼兒,自己充當主角地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然而,在一次的評價活動中,我困惑了:是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有評價呢?今天,幼兒探索了潛水艇為什么會升上來、沉下去后,分組設計未來的潛水艇之后,我象往常一樣集中了幼兒,準備讓他們向大家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最后由我來加以小結、評價。為了能夠更形象地加以介紹,幼兒將自己設計的成果都帶了上來。幼兒坐下后,未開始這一環節,我就后悔了,因為幼兒還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他們熱烈地討論著自己的發明創造,根本沒有靜下來的意思,在我多次的組織紀律后,這一交流評價環節勉強地完成了,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
反思:
“我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來組織這一環節嗎?”我不停地問自己,我嘗試著換位思考,設想自己正全身心地投入活動,正為創作出的作品而歡呼雀躍或正創作思考時,會有心思去聽別人說些什么嗎?幼兒又何嘗不是呢?他們沉浸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快樂中,他們多么需要此時有別人去和他們一起分享、多么盼望能與別人交流啊!可我們,卻硬要把他們從這種快樂中隔離出來,讓他們服從我的這一評價活動,回想到這兒,我不住地遣責自己,同時也為自己有這一頓悟而慶幸。從此,在不需要的情況下,我不再集中幼兒進行講評,而是讓他們盡情地去尋找自己的朋友,讓他們共享獲得成功的喜悅。
這一刻,我終于明白:在評價活動中不再以老師為主角,而注重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因而,幼兒個人的、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師生間的評價方式不斷地呈現,評價的方式多樣化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