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0 10:35:04
導讀:每學期末,各班要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閑暇生活成果的機會和舞臺。讓孩子把在閑暇生活中習得的技能,獲取的知識、得到的經驗等,盡情展現出來。同時,還可不定期地開展諸如“幼兒趣味運動會”等小型競賽活動,讓孩子在參與中更珍視閑暇生活。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大量節省了人們的勞動時間,給越來越多的人提供了閑暇的機會,閑暇生活大眾化已成為可能,學會休閑,成了現代人的必修課程,縱觀我國當前關于閑暇教育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成人,特別是老年人群,近年來又延伸至中小學生的閑暇輔導與教育,但卻忽略了對人生啟蒙階段——學齡前兒童閑暇生活的關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孩子的素質和天資只有當他每天都有時間從事自行選擇的喜愛的勞動時才能得到發揮。因此,給學生提供空余時間就是創造寶貴財富。”幼兒“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也是整個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那么,當前幼兒的閑暇生活究竟過得怎樣?家長對此持什么樣的態度?本研究旨在了解當前幼兒閑暇生活現狀,并以此作為今后幼兒園和家庭“幫助”與“輔導”幼兒閑暇生活的依據,從而為孩子留下一片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時空,并逐步養成閑暇生活習慣,形成閑暇生活能力,積累閑暇生活經驗,提高閑暇生活質量,為他們將來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研究方法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在二幼小、中、大班部分家長中展開。問卷由調查組織者統一發放,要求被調查者獨立認真填寫(不署名)。本次調查共發問卷295份,回收有效問卷267份,回收率為89.6%。所有數據采用相關軟件分析,以百分比形式呈現,有些問題各選項百分比值不到100%,因個別家長漏選所致;有些題各選項百分比超出100%,是因個別家長作了多項選擇所致。
二.幼兒閑暇生活現狀的分析
背景資料:幼兒生活主要由幼兒園生活、家庭生活、幼兒社會(社區)生活三大塊組成,而幼兒閑暇生活主要是指幼兒家庭生活。因家庭背景不同,幼兒閑暇生活狀況也各不相同,所以,要分析幼兒閑暇生活,首先要分析其家庭背景。
1.幼兒父母學歷背景。調查統計,現在園幼兒父母大多為七十年代初出生,本科學歷占11.7%、?茖W歷占25.3%、中專和高中學歷占32.6%、初中學歷占26%。總體而言,這些家長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因此較容易接受新的教育觀念,這是開展幼兒閑暇生活教育的有利條件。
2.幼兒家庭居住背景。調查表明,幼兒與父母同住一起占總數的78.2%,這也是開展幼兒閑暇生活教育的有利條件。但其不利因素也很明顯:第一,因為年輕父母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有的家長只能將孩子寄放在祖輩家,而祖輩的教育觀念相對來說較保守,經常刻意包攬了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時間、空間方面受到較大約束,時常只能生活在大人為其設定的“生活圈”中,無閑暇生活可言。第二,一些父母自身閑暇意識淡薄,沒有一定的閑暇生活經驗,對幼兒閑暇生活就更少注意。
(一)幼兒閑暇生活現狀
1.幼兒閑暇生活內容比較單調。從調查顯示,總體而言,幼兒閑暇生活內容頗為豐富,但就個體而言,比較單一,且個體差異也較大。“娛樂活動”和“自己玩”在幼兒的基本閑暇活動中占較高百分比,但仔細分析,這其實完全是一種“放羊式”的“自由玩”。顯然與閑暇生活中提倡的:“讓孩子在自由的時空中學會合理、自主地支配閑暇時間,滿足童心,發展個人才能,提高個人生活質量”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我們可喜地看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選擇以“親子閱讀”和“帶孩子旅游”等方式和孩子共享閑暇生活的快樂?梢,幼兒閑暇生活正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觀念的轉變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2.參加興趣組活動是目前幼兒閑暇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調查中可看出,有41.2%的孩子都參加了興趣組活動,其中有93.6%的家長在選擇興趣組內容時征求了孩子意見,而5.4%的家長憑著自己的愛好和意愿強迫孩子參加所謂的興趣組,并在一周內又用了相當的時間讓孩子進行技能訓練,使孩子忙的不亦樂乎,這恰恰漠視了孩子自身的愛好和需求。筆者以為,參加興趣組活動是幼兒閑暇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應該是建立在孩子自己意愿的基礎上。
(二)家長對幼兒閑暇生活的態度
1.對“幼兒閑暇生活”的真正含義認識不到位。家長對幼兒閑暇生活持什么樣的認同感、達到何種程度等一些軟因素影響甚至決定著家長對孩子閑暇生活的干預度。調查顯示,認為閑暇生活對孩子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占50.6%;具有一般意義的占25.3%;沒多大影響的占10.7%;認為不重要的占13.4%。家長在回答“您覺得幼兒園的孩子閑暇生活應以什么為主”時,有48%的家長認為以“養成生活習慣”為主;有26%的家長覺得應是以“自由游戲”為主;有14%的家長覺得以學習知識為主;有12%的家長認為以“學習技能”為主。為此,雖然大部分家長對幼兒閑暇生活所具有的意義有相當程度的認可,但由于家長沒有認識到“閑暇時間”應是讓孩子“能夠進行自由活動的時間,它更多依隨于人的心理時間而非鐘表時間”,“閑暇生活”的內容應該是“遵照孩子自己的意愿,開展自己所喜歡的活動”。因而導致在具體實施中,仍有26%的家長認為孩子的閑暇生活以“學習知識、技能”為主,過早地讓孩子背上“學習”的包袱,在不經意中造成對孩子閑暇權利、娛樂權利、自由選擇文化活動權利的侵犯。
2.家長對幼兒園在輔導孩子閑暇生活方面予以很大期望。家長對“您覺得幼兒園在孩子閑暇生活方面可做哪些輔助性工作”這一問題看法很多,摘錄如下:幼兒園可組成假日小隊,組織相同興趣愛好的孩子開展活動,每次由家長輪流負責帶領;假期中幼兒園可開展一些興趣組活動,以避免孩子整天只能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對大班孩子,更應注重從游戲生活到學習生活的過度,可適當在遵守作息時間等方面做些訓練;多讓孩子開展打乒乓、棋類等……可見,許多家長的建議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這就為幼兒園今后在輔導孩子閑暇生活策略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三)幼兒園對幼兒閑暇生活的關注情況
幼兒園普遍認為:幼兒的閑暇生活是父母的分內事,因此,一般情況下,僅是做了些零碎的工作,如每次放寒暑假前夕,組織孩子討論如何過一個安全而有意義的假期?有些班級不定期組織一些家委會活動(但由于家委會成員有限,因此,也只能是班內少數孩子參加)等。在當前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我園每星期五放學時向家長發放“請您合作”的通知,主要告知下周的主題活動內容,請家長協助收集一些資料、物品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和孩子在過閑暇生活時“有事可做”。但總體來說,幼兒園對幼兒閑暇生活的關注是不夠的,尤其缺少專題性的研究。
三.思考與建議
。ㄒ唬⿴椭议L正確認識幼兒閑暇生活內涵,樹立幼兒閑暇生活意識
家長對幼兒閑暇生活的認識、理解與支持,是提高幼兒閑暇生活質量至關重要的因素,并且,孩子由于生活閱歷和年齡有限,其閑暇生活就更需要家長正確、合理指導。所以,幼兒園應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家園共同探討:孩子的閑暇生活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孩子閑暇生活與與孩子成長有何關系?……從而讓家長認識到孩子閑暇生活與個性成長等方面的關系,進而更重視對孩子閑暇生活的輔導,幫助孩子確立起正確的初步的閑暇生活的觀念和態度。另外,幼兒園還應讓家長認識到以下兩點:
1.良好的家風,父母的示范,這是孩子學會利用時間的前提。父母是孩子仿效的第一個榜樣,父母自己是否注重閑暇時間的配置,直接影響子女的生活。父母應從自己做起,合理科學地配置工作、學習、家務的時間,營造良好的家庭休閑氛圍,并且要化一定時間參與孩子的閑暇活動,把自己作為榜樣放在孩子面前,以自身的魅力逐步影響孩子,讓孩子逐步學會合理利用好時間。
2.鼓勵孩子自立,正確引導,提高孩子自主支配休閑時間的能力是關鍵。對于孩子來說,培養廣泛的興趣,發展多方面的能力固然重要,更困難也更有意義的則是從小就沿著正當的方向自主支配休閑時間。這種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識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知道時間非常寶貴,要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要指導孩子生活得有規律,把學習、娛樂作息時間安排得井然有序,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可嘗試和孩子一起,用圖示的方法列一個時間表,特別是要仔細聆聽孩子對“自由支配時間”的安排,妥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把握好以下原則:可教會孩子一些閑暇技能,而不能強迫孩子從事某種閑暇活動;可告訴孩子某種閑暇生活方式,而不能規定孩子必須進行怎樣的閑暇生活方式;可贊許孩子的某種閑暇生活習慣,而不能輕易否定孩子富有個性的閑暇生活;可引導孩子走向更為廣闊的生活,而不能強迫孩子進行違其意愿的閑暇活動。真正實現“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給孩子一片發展的天空”。
(二)幫助家長拓展幼兒閑暇生活的內容
為了能讓孩子公平地享受到豐富多彩的閑暇生活的樂趣,我們提出了以下一些活動內容,供孩子、家長選擇。但一定要注意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遵循自主性、個性化原則。
參觀活動——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自己上班的地方或當地一些文化區域參觀,也可參觀一些博物館、名廠、名人,了解變遷史、發展史等。
服務活動——在父母帶領下,雙休日去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重陽節到敬老院為老人唱歌、跳舞;到附近托兒所為弟弟妹妹表演節目,給他們講故事、念兒歌等。
旅游活動——家長和孩子共同野炊,踏青,走進大自然。
求知活動——父母與孩子共同逛書店,或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合適的興趣活動并參加;依據幼兒園主題活動“通知單”,和孩子共同到大自然中收集相關資料,如尋找春天等。
鍛煉活動——父母與孩子一起晨跑、開展跳繩、踢毽子比賽;挖掘一些傳統的民間游戲和孩子一起玩;還可以到鄉下參加一些簡單的勞動等。
(三)運用幼兒園教育組織形式,開展多形式的幼兒閑暇生活教育活動
1.開辟幼兒閑暇生活輔導交流陣地——拓寬、提高家長輔導幼兒閑暇生活的視野和水平。幼兒園要積極開辟家園相互交流的穩定陣地(可出刊一些家園雜志),鼓勵、引領家長撰寫有關幼兒閑暇生活方面的文章,并通過交流,拓寬、提高家長指導幼兒閑暇生活的視野和水平。
2.將幼兒閑暇生活的輔導納入課程——讓孩子學會安全而快樂地享受自己的閑暇生活。幼兒園可開設專門的幼兒閑暇生活輔導課程,在孩子中開展論壇活動,如:如何安排好餐后自由活動的時間?如何安排暑假、寒假、雙休日、五一長假等閑暇生活?如何走進大自然?也可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現一些孩子的閑暇生活片段。尤其需要教師關注的是,孩子畢竟由于年齡小,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等安全意識,所以教師應引導幼兒辨別怎樣的閑暇生活方式是安全而又真正快樂的?并通過師幼分析、交流,用集體智慧拓展孩子閑暇生活的視野……在班級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再通過幼兒園的廣播進行推廣,以讓更多孩子逐步學會經營、安全而快樂地享受閑暇生活。
3.開設孩子俱樂部——培養孩子閑暇生活能力。幼兒園可組織有特長的青年教師,開辦小棋迷、小歌迷、小書迷、小舞蹈迷等俱樂部,在寒暑假、雙休日、午餐、午睡后等時間段向幼兒開放,吸引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參與到俱樂部中,讓每位孩子培養起適合自己個性的愛好。并且,幼兒園應根據孩子需求,盡可能地開設相應的俱樂部,讓孩子在與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的切磋交往中,在有一技之長的教師指導下,獲得閑暇生活的能力,豐富閑暇生活情趣,促進個性健康發展。
4.建立溝通網絡——豐富幼兒閑暇生活方式。班內老師幫助孩子建立一份通訊錄,發放到每個孩子與家長的手中,讓孩子自主與同伴聯系,和同伴交往(幼兒孩子年齡小,所以父母應陪同前往,但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參謀”角色)。這樣既減少獨身子女獨處的弊端,又充實了孩子的閑暇生活。還可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雙休日等時間組織開展放風箏、郊游等活動,讓不同個性的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得到互補,學會更多更好的與人交往的方式,使孩子的閑暇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5.創設展示空間——讓孩子盡情展示閑暇生活成果。每學期末,各班要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閑暇生活成果的機會和舞臺。讓孩子把在閑暇生活中習得的技能,獲取的知識、得到的經驗等,盡情展現出來。同時,還可不定期地開展諸如“幼兒趣味運動會”等小型競賽活動,讓孩子在參與中更珍視閑暇生活。
四.結語
本這次調查問卷數據的信度、效度雖然能夠支持我們的科學分析,但由于調查范圍的局限,即本次調查對象僅是平湖市區的一所幼兒園,還缺乏對鄉鎮幼兒園的調查,因此,還不能全面、精確地獲得目前全市范圍內幼兒閑暇生活的現狀,這有待下一次擴大調查樣本的范圍,從而更全面地采集到幼兒閑暇生活方面的相關信息,為幼兒閑暇生活的輔導提供更有力的依據,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由、自在、自主的時空,實現“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同時,“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作者:包亞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