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09 16:32:47
導讀:受現代科學知識觀的影響,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傳遞被確認為“客觀”“普遍”和“價值中立”的道德知識。這種道德理性主義對知識、理性的呼喚,對邏輯思維道德意義的重視,為當代道德教育理論提供了經驗。
道德知識與學前兒童道德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學前兒童道德教育是道德知識篩選、傳播、分配、積累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道德知識是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道德知識在一定時期知識觀的制約下,必然影響到那一時期的學校道德教育。在后現代知識觀的沖擊下,道德知識的更新必然會對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后現代知識觀的主要特征
(一)強調知識的境域化
所謂“知識境域”,指“任何知識都存在于一定的時間、空間、理論范式、價值體系、語言符號等文化因素之中,任何知識的意義也不僅是由其本身的陳述來表達的,而且更是由其所位于的整個意義系統來表達的。”
境域化的知識觀認為,不存在任何普遍有效和純粹客觀的知識,所有的知識只具有局部的、存在的或境域的特性。這些特性是知識形成的前提,而不是對知識形成的干擾,它們同時也是能夠被恰當理解的前提。知識既不是對世界的鏡式反映,也不是對事物本質的發現與揭示,而只是人們理解事物及其與自身關系的一種策略。知識境域化是對現代知識普遍化、客觀化的批判和超越。
(二)強調知識的類型化
現代知識是等級化的知識,后現代的知識是類型化的知識。知識類型化是對等級化的解構和廢除。知識類型化使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一樣,獲得了合法性的地位而能與公共知識平等相處。
(三)強調知識的價值化
知識的價值化體現在其文化性上。所謂知識的文化性,是指“知識的性質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在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模式的制約,與一定文化體系中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語言符號乃至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價值化的知識觀認為,不僅人文學科的知識、社會科學的知識,就是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知識,都是滲透有價值的,或者說是價值有涉的。價值化知識是對現代客觀知識、價值中立知識的背反和解構。
在后現代知識觀的影響下,后現代課程觀應運而生,產生了多爾的轉變性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卡普拉的整體性生態課程理論和斯拉特瑞的通俗化后現代主義課程理論等眾多流派。
二、后現代知識觀對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的啟示
關注情境與情感因素
受現代科學知識觀的影響,學前兒童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傳遞被確認為“客觀”“普遍”和“價值中立”的道德知識。這種道德理性主義對知識、理性的呼喚,對邏輯思維道德意義的重視,為當代道德教育理論提供了經驗。然而,對理性的過分強調又使人們走向了反面,從根本上否定了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參與,不利于學前兒童對他人和社會偽認識和了解。
“普遍性”是“一種知識陳述,如果它是客觀的,那么它同時就是超越各種社會和個體條件限制的,是可以普遍得到證實和接納的。”道德知識的“普遍性”,是超越任何個體條件和社會環境的,而道德行為卻是一定社會環境中個體根據自身境況做出的行為。因此,后現代知識觀啟示我們在兒童道德教育中,應該關注兒童的生命體驗和情感需要。兒童道德教育要在兒童的生活情境與道德沖動中進行。
劉遠碧/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