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4 21:00:45
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幼兒學習中的一種不竭資源,也是教師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充分創設條件,指導他們參加各種生活勞動,學習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在勞動活動中鍛煉孩子們的各項技能、生活常識,發展他們的認知和人格。
投放材料名稱:新鮮蠶豆、毛豆
設計意圖:
我們幼兒園的幼兒大多來自于農村,他們對農村的農作物比較熟悉,每年的五月份、九、十月份左右,有的小朋友就會來告訴我們,他們在家幫爺爺、奶奶摘蠶豆、毛豆,剝蠶豆、毛豆,吃蠶豆毛豆,可見蠶豆、毛豆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著,于是,我們就想到了在區角游戲中投放新鮮的蠶豆、毛豆。
設計目的:
通過讓幼兒對新鮮蠶豆、毛豆進行探索活動,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發動幼兒收集新鮮的蠶豆、毛豆、牙簽
活動過程:
幼兒收集來的新鮮蠶豆、毛豆都帶有殼,要用蠶豆、毛豆來制作,必須讓幼兒將蠶豆、毛豆剝好,因此,我們就為幼兒創設了“生活勞動區”,提供蠶豆、毛豆芥讓幼兒來剝,在活動中,我沒有直接指出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而是在一旁觀察他們,看他們是怎樣剝蠶豆、毛豆的。
觀察一:
胤胤小朋友在剝豆中的表現,他的指甲較短,他挑好毛豆芥先是拿在手里看并找在哪入手,當他選準了地方,就用手指摳毛豆芥,摳得手都發紅,可毛豆還是沒有剝掉,于是,他東張西望地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剝毛豆的,看到有的小朋友已經剝了許多豆,他突然站了起來,到柜子里拿來了剪刀,用剪刀將毛豆芥兩頭剪掉,再用手指去剝,豆豆剝了出來,他可高興了。
分析:
生活活動是幼兒的一種重要學習資源,幼兒通過學習而成長。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只有有序的、系統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幼兒在學校學習的應是這樣的知識。而生活活動則由于其單調、瑣碎,常被老師所忽視。誠然,幼兒在學校中學習一定的系統的知識是必要的,但是,日常的生活知識對幼兒也是有意義的。
日常的生活雖然只是一件件簡單、瑣碎的勞動,但是在這簡單方式的勞動中蘊含著自然和科學的規律及原理,凝聚了日常人們聰明的想象與創造。歷史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于生活的啟發。當幼兒在模仿習得這種勞動技能時,他們同時也感受體驗前人的智慧創造,并由此促進引發了自己的智慧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胤胤小朋友通過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用剪刀來剪開毛豆芥剝豆,解決了他不能摳開毛豆芥的問題,在活動中胤胤小朋友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及快樂。
觀察二:
佶佶小朋友看到毛豆芥就說:“我在家一直幫奶奶剝毛豆的”,一邊說一邊就剝了起來,只見她又快又好得將毛豆剝了出來。
分析:
生活學習常常是一種重復性的勞動,通過勞動學習,可以鍛煉提高幼兒的身體能力,促進幼兒技能的發展,尤其是手的精細動作的發展;可以鍛煉培養幼兒行為的目的性、堅持性等意志能力,在習得掌握生活勞動技能的同時,幼兒的獨立社會能力也逐步形成,這也有利于其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在從事勞動及獲得勞動成果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情緒等等。在剝毛豆活動中佶佶小朋友不僅僅鍛煉了剝豆的技能,獲得的并不僅僅是一些生活常識,她的認知、人格都同時得到了發展。總之,生活勞動對幼兒成長的意義是全身心的。生活學習是幼兒成長的一個途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