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8 23:20:52
但我不禁又想:孩子們真的懂了嗎?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們真的能一如既往的幫助別人嗎,還是這只是他們一時的感動呢?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我們的活動并沒有結束,理解生活、珍惜生活、關愛別人的教育絕不僅僅是一次、兩次的活動,我們將會把“理解生活、珍惜生活、關愛別人”的教育作為“好習慣伴我行”的一個主題來進行長期的培養(yǎng)。相信我們的孩子會逐漸懂得生活的真諦,做一個理解生活、珍惜生活、關愛別人的孩子。
引子:
開學了,孩子們聚在一起就談論著新年的收獲,有的說:我收到了好玩的玩具;有的說:我收到好多壓歲錢。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但是家長們發(fā)現,現在的孩子不知道珍惜已經擁有的幸福生活,不愛惜玩具,不體諒成人的付出。
繼“好習慣伴我行”的活動之后,大一班的小朋友在全園發(fā)起了一個倡議:用自己的壓歲錢為福利院的小朋友買一本書。這份倡議書引起大家的關注,家長們紛紛送來圖書,并希望能讓自己的孩子去福利院參與這一次的贈書活動。
案例摘錄與分析:
時間:2006年2月17日
地點:鎮(zhèn)江市社會福利院
場景一:
我們走進福利院的一個活動室,里面的小朋友正在看動畫片,我們鼓勵我們的孩子去和他們說說話,玩一玩。但很快我們發(fā)現,孩子也站在那里看起了動畫片,根本沒有去關注那些殘疾的小朋友。
場景二:
我請這一部分小朋友向大家介紹自己在福利院里看到了什么?點點說:他們在看動畫片,看的是……;秋秋:我也喜歡看,可媽媽不讓我看電視。
我又問他們:到福利院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他們很茫然地看著我,有一個小朋友說:沒有。
分析:
組織這一次贈書活動的目的是:讓這些從小生活在蜜罐里的小朋友去看一看沒有父母的孩子是怎樣生活的。讓他們了解到有很多人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不幸。希望他們能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同時也激發(fā)孩子對弱小人群的同情心,愿意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可從孩子們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們并沒有體會這一活動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