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0-16 15:26:57
導讀:依托社區精心打造優質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整體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動力。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將學前教育置于市南區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中,積極探索社區學前教育的組織建設和運作模式,拓展幼教機構的社會功能,整合社區的教育資源,優化社區嬰幼兒的教育環境,提高教養者的養育水平,促進了學前教育與社區的融合與互動,推動了學前教育的發展和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加強管理,拓展社區育人資源,形成和諧的大教育場
。ㄒ唬┩晟平M織機構,為社區早期教育提供組織保障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教育、衛生、街道等部門的共同協作下,市南區建立了社區學前教育網絡,即:
社區學前教育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婦聯、教體局、街道辦事處等單位負責人組成,負責社區學前教育總體規劃,組織協調。
社區教育指導中心:教體局成立了市南社區教育指導中心,配備了專職社區早教工作人員,負責協調全區4類早教工作機構:市南區社區早教指導中心、社區嬰幼兒保健中心、優生優育指導中心和社區早教資源中心。
社區早教專家指導小組:由兒保專家、幼教專家、特教專家組成了專家指導小組,負責培訓和技術咨詢。
社區早期教育網絡的形成,為開展社區居民的孕期保健、優生優育、嬰幼兒養育創造了條件,為社區早期教育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加強隊伍建設,為社區早期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為了保證社區早期教育科學、規范和可持續發展,市南區建立了五支專兼職相結合社區早教隊伍。一是社區教育助理隊伍,教體局選派一批懂業務、愛孩子的教師進駐社區擔任社區教育助理,協助各街道辦事處、社區幼兒園開展各項工作;二是早教輔導員隊伍,由幼兒園推薦,經理論測試和業務答辯合格后,持證進行入戶指導。三是早教專家隊伍,特聘兒保、幼教、特教、營養等專家,定期參與社區活動,解決早期教育難題;四是社區教育義工隊伍,有全區45歲以下的機關干部和教師組成,每年義務服務不少16小時;五是早教志愿者隊伍,由醫生、解放軍、消防員、海洋科學家、老紅軍、民間老藝人等組成早教志愿者隊伍,經常深入幼兒園和社區,走進孩子們中間,豐富孩子們的各種經驗。這5支隊伍帶動了社區早教工作的向縱深發展,形成了人人參與社區早教的可喜局面。
(三)注重培訓實效,為社區早期教育提供質量保障。
社區早期教育的質量關系到我區學前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師德優良的早教隊伍,是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為此我們加大了培訓力度,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第一,編制了《0-3歲嬰幼兒教養指南》,先后對幼兒教師、社區教育助理、0-3歲孩子的看護者(父母、祖父母、保姆),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活<BR><P></P>動,使他們掌握了先進的教養理念及教養方法;第二,多次選派教師到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參觀學習,提高了幼兒教師的早教專業素質;第三,充分發揮幼兒園的專業教育基地,讓早教志愿者觀摩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幫助他們掌握早教的方法。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執教者的專業素質,保證了各項活動的質量。
(四)加大經費投入,為社區早期教育提供物質保障。
為確保社區學前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局先后投入百萬元,用于早期教育設施的改善,添置了感統器械、蒙式教具等適合0-3歲嬰幼兒的教玩具。另外,在社區的健身路徑中,配備了適合6歲以下嬰幼兒使用的大型戶外活動器械。以上舉措優化了幼兒的生活游戲條件,為開展社區早教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證。
二、注重實踐,探索社區早期教育模式,拓展幼教機構的社會功能
為使社區早教工作多角度、有側重、扎實深入的開展,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形成了多種社區學前教育的運作模式:
(一)以幼兒園為主體的活動型模式。即讓幼兒園作為該社區學前教育的組織者,根據自身的發展實際主動的面向社區,組織形式多樣的早教服務活動。全區40多所幼兒園分別進行,全區早教活動呈現持續狀態。各幼兒園結合園本特色相繼舉辦的“社區家教沙龍”活動、“家長育兒辨析會”“社區健康節”等活動,體現了幼兒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了社區文化建設。
(二)以教體局為中心的連動型模式。即以教體局為主體,協調街道辦事處和衛生部門,根據統一的主題內容同時開展規模較大的社區早教<BR><P></P>活動。例如:在五四廣場舉辦的以“關注早期教育、關愛每個兒童”為主題的大型咨詢活動、以“園內外孩子手拉手”為主題的六一慶祝活動、“展示幼兒素質發展”的開放周活動等,輻射面廣、居民參與的熱情高,效果顯著,全市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三)以市南區社區教育中心為主體的綜合型模式。即以社區教育中心為主體,指導轄區內的早教工作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如協調兒保部門和教育部門對嬰幼兒及特殊需要兒童進行入戶指導,指導有條件的托幼機構開辦親子園,組織教育、醫療部門聯合開展“早期教育公益課堂”,組織辦事處、居委會進行早期教育的宣傳活動等等。
三、加強研究,促進社區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確保教育公平
加強社區學前教育的研究,其根本宗旨是“擴大學前教育的優質資源的利用,讓每個市南兒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權力和機會,進一步提高養育者的養育水平,促進每個孩子的和諧發展。”為此,我們主要圍繞促進社區早期教育與托幼機構的均衡發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抓薄弱、強措施,努力實現教育相對公平
就市南學前教育而言,薄弱環節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個體托的教育質量問題,二是弱勢群體的教育質量問題。為解決這兩個問題,重點開展了兩項工作:
1、加強個體托管理。我區共有26所個體家庭托兒所,每個街道約有2-3所家庭托兒所。個體托在生活、游戲條件,師資水平、衛生保健等方面離我區教育面向現代化的要求相差甚遠。為此,我們制定了《市南區個體托兒所管理規定》,在嚴把審批關的同時,加強了管理督察力度,對條件差、教育水平低的托兒所通過培訓、考核、評星級托兒所等活動,促進其快速提高。通過《綱要》、《市南區嬰幼兒教養指南》、嬰幼兒環境創設、嬰幼兒游戲活動組織等培訓,通過伙房管理、財務管理等的培訓與監督,通過社區內強園帶弱托等措施,使我區的個體托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園差異逐漸縮小。
2、全力打造“陽光啟迪”品牌。我局啟動了“陽光啟迪”工程,成立了“市南區嬰幼兒康教中心”,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特需的孩子接受科學的訓練和教育?到讨行母鶕厥夂⒆拥膶嶋H情況,設置適宜的課程,并邀請本市知名康教專家定期指導教師進行訓練。另外,積極倡導幼兒園落實“全納教育”的理念,目前我區共有30余名智障兒、自閉癥兒童、肢殘兒等特需的兒童在普通幼兒園隨班就讀。同時有400多名教師與特困、離異、智障的孩子建立了手拉手關系,幼兒園對特困的家庭酌情減免托兒費,為每個嬰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機會,受到了家長、社會的贊揚。
(二)挖潛力、整資源,共享雙贏
市南區擁有豐富的社區教育資源,整合這些資源,實現“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一,拓展幼兒園的教育服務功能。幼兒園作為社區早教資源中心,本身就是社區早教活動的豐富資源,發揮好幼兒園的輻射作用,是實現優質早教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幼兒園通過定期向社區散居嬰幼兒開放,定期發放宣傳材料,定期舉辦講座、建立自己的網站,開辦“社區玩具圖書館”、“社區教育公益課堂”、辦起親子園等形式,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溝通,幫助家長了解親子教育的意義,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為居民提供有價值的早期閱讀材料,指導家長掌握育兒方法,使各種資源在互動中互利,在服務中實現雙贏。
第二,壯大教育志愿者隊伍。吸引早教的有識之士、有志之士、有情之士加入志愿者隊伍,建立了早教人才資源庫,實現了早教人才資源的共享和互補。第三,拓展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把社區資源作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經常帶領孩子們到部隊、學校、博物館等單位參觀,引導幼兒觀察、熱愛周圍的一切。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讓社區各行各業了解幼兒園,接納幼兒教育,一種和諧的社區教育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使幼兒教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社會就是大學堂”。
動員和依靠社區力量,整合各種社區資源,有計劃、多形式的開展社區早教活動,是促進學前教育和諧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在近幾年的實踐中,立足社區發展早期教育的做法。給我區的早期教育帶來了新的變化:
一是大教育觀深入人心。較為完整社區早期教育體系,為家長和嬰幼兒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便捷、優質的早教服務,讓居民在受益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早期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積極參與社區早教活動,樂于做社區早教志愿者,熱衷宣傳早期教育活動。
二是社區居民的育兒觀在轉變。持續不斷的育兒咨詢活動、親子活動吸引居民踴躍參與,科學育兒、按規律教育的理念已被廣大居民所接受,“樹大自然直”的觀念已經被居民擯棄。
三是幼兒園的功能觀在轉變。幼兒園與社區的密切聯系,既提高了幼兒園對社區的影響力,又強化了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積極影響,實現了互補雙贏。幼兒園的一切資源向社區開放,延伸了幼兒園的功能,使幼兒園具有了多層面的教育功能、輻射帶動功能和服務功能。
我們認為,依托社區精心打造優質學前教育,讓幼兒教育融入社區,使我區的教育工作內涵更加豐富,發展更加和諧。同時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推動社區精神文明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依托社區精心打造優質學前教育是促進學前教育整體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動力。如今,社區早期教育成為我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04年國家教育部的領導率全國幼教專家來我區考察社區早教工作,在進行了入戶走訪、觀摩活動、察看資料后,對我區的社區早教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回首往事,我們奮力拼搏心無撼;展望未來,我們創新開拓胸有志。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進一步深化社區學前教育研究,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為全面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