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0-13 19:03:09
當孩子二三個月大時,有些家長就開始憧憬著孩子開口叫爸爸媽媽的美好時光了;當孩子到七八個月大時,有些家長就會整天問別的家長,你家孩子什么時候說話的呀,會整天嘀咕,我的孩子怎么還不開口說話呀;當孩子一歲還不會說話時,這些家長就會很著急,會到處問人求醫。
一般認為,6個月大的孩子已開始具備初步的語言反應能力,有些孩子已經能夠根據成長環境,無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了;1至2歲的孩子已具備簡單的語言能力;2歲以上的孩子則普遍具備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因而,專家提醒家長,非常有必要根據幼兒發育的科學規律,理性看待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問題。
1、當孩子不足6個月大時,不必太在意孩子的說話問題。
6個月大的孩子,只是因應大人的日常撫育與語言互動,在聽力基礎上可能具備一定的無意識語言能力。此時,家長們不必太在意孩子的說話能力,或者與別人的孩子比較說話能力。
當然,如果大人逗弄孩子時,孩子的面部表情表現不豐富,反應淡漠,那么就有必要提高警惕,需要帶孩子到兒科檢查身體發育情況。
2、當孩子1歲至2歲大時尚沒有表現出簡單的語言能力,需要根據情況予以一定的關注。
1歲至2歲大的幼兒,已經開始具備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此時的幼兒僅是發音不清、或者語言表達不連貫,則家長不必過于擔心,這可能只是孩子發育遲晚的正常現象。
但如果此時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仍然非常滯后于其他孩子(如出現不開口說話的現象),或者在語言上對環境變化反應非常遲鈍,或者對大人的語言引導非常淡漠,那么非常有必要在以下方面關愛孩子的健康成長:
A、是否是聽力發育有障礙;
B、是否是智力發育出現問題;
C、是否是孩子有自閉癥的問題;
D、是否平時對孩子的關愛和語言引導不夠,導致孩子語言能力欠缺。
以上,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的重要制約因素,當1-2歲大的孩子出現不開口說話,或者對語言環境反應特別淡漠或遲鈍時,家長朋友一定要高度關注了。
3、如果2歲以上孩子依然不具備簡單的語言表達能力時,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需要立即去醫院檢查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家長不能以成年人的心態來看待孩子說話問題,不能簡單地通過和周圍小朋友做比較來判斷孩子的語言能力發育是否正常。要依照科學規律,根據孩子的日常語言邏輯表現和對語言環境的反應來科學看待孩子的語言發育問題.
另外,1-2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最寶貴的黃金階段,家長一定要在此階段加強對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要加強日常的互動交流,幫助寶寶早日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