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27 22:54:20
急性腎炎,又稱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以腎臟病變為主的全身急性感染免疫性疾病,多發于3~8歲兒童。
小兒急性腎炎的前2~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或葡萄球菌所致的膿皰瘡等,病毒感染后也可引起。起病的第一周大約有95%的病兒出現浮腫,最初是上眼皮浮腫,1~2天后漸及全身。還會出現尿少和血尿,尿的顏色呈洗肉水樣,可在1~2周內消失。還有的病兒出現血壓升高,用利尿藥后恢復正常。
對患有急性腎炎的小兒,護理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休息患病早期,要臥床休息,一般需要2周左右。待浮腫消失、尿量增多、血壓平穩、血尿逐漸恢復正常后,方可下床活動。兩個月后,如果病兒沒有任何異常癥狀,而且尿常規檢查好轉,可恢復正常活動,如有并發癥,必須絕對臥床休息。
飲食病兒應吃含糖和脂肪多的食物,如米粥、糖包、各種糕點、藕粉等。因為糖和脂肪在機體內的代謝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增加腎臟負擔,應做為腎炎病兒的主要熱量來源。要注意限制蛋白質飲食,如雞蛋、魚、瘦肉等,防止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在血液中儲存過多。根據浮腫的程度,控制病兒的飲水量,在腎炎的少尿期不要給病兒多喝水,否則可因飲水過多造成水腫加重,而且水在血液中過多貯留,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力衰竭。但是當病兒發熱和嘔吐時,可酌情增加飲水量,并注意多給病兒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注意限制食鹽攝入量,根據浮腫的輕重,可采用少鹽和無鹽飲食。在急性腎炎的少尿期,要限制含鉀較多的蔬菜和水果(如桔子等),否則會因鉀在尿中排出減少,在血液中潴留而發生高血鉀癥。
一般護理小兒患腎炎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此時要注意預防感冒和保持皮膚清潔,可用濕毛巾每天給病兒擦澡一次。對于有高血壓的病兒,要避免興奮和刺激。尿液化驗是了解腎炎是否好轉或惡化的主要依據,因此每周要留取病兒早晨新鮮尿兩次送醫院化驗,每周給病兒稱體重一次,了解浮腫增減情況,這樣有助于臨床用藥和飲食調整。
注意早期發現并發癥病兒在發病的第一周內,可因浮腫、高血壓、血容量增加、心肌水腫等合并心力衰竭,常以左心衰竭為主,此期應注意觀察病兒的呼吸有無氣促、胸悶等,病兒如有頭暈、惡心、嘔吐,甚至驚厥,有可能是合并了高血壓腦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