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18 09:24:42
在古代,人患上了傷寒,也可能就因此而身亡,這多數緣于當時醫學不夠發達,對傷寒了解不夠透徹。現代醫學已經對傷寒做了透徹性分析,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桿菌感染所致的、使人衰弱并威脅生命的腸道傳染病。傷寒患者會有持續發熱、疲倦、食欲不振、嚴重頭痛、脾臟脹大、便秘或腹瀉的情況出現。副傷寒的病征與傷寒相似,但程度一般較輕,它是由另一類的沙門氏菌所引起的。
傷寒及副傷寒的傳播途徑是經由一些受到病者或帶菌者的糞便或尿液所沾染的飲食而傳播。帶菌者是一些經感染后而康復的人士,但在體內仍存著病菌。若食物及飲品曾由一些不斷排放病菌的人員處理、或飲用和沖洗食物的水受到污水所污染,便有機會傳播傷寒及副傷寒病。該疾病在缺少充分的排污系統和環境衛生設施的發展中國家比較多見。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道,全世界每年約有1600萬人發生傷寒,其中大約60萬人死于該疾病。
預防傷寒及副傷寒病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接種傷寒及副傷寒疫苗。目前疫苗有口服及注射兩種方式,我國使用比較多的死疫苗有的是甲醛殺菌石炭酸防腐死疫苗。傷寒及副傷寒疫苗適用于一些要到病發率高的地方的國際旅游人士,尤其是若他們會容易食用到不潔凈飲食、或與當地鄉民接觸頻密。旅游人士須于出發前最少一星期接受疫苗。口服疫苗共需三至四劑,每隔二天服一劑;而注射用疫苗則注射一次便可。當傷寒、副傷寒病流行時,可根據當地發病和流行情況,選擇該地區全部人群或重點年齡組,重點人群接種。第一年需注射3針,每針間隔7-10天,以后每年注射1針作加強免疫。注射時必須做到全程免疫,堅持注射3針,只注射1針或2針則達不到應有的免疫效果。
傷寒和副傷寒的發病率近年來在一些地區有回升趨勢,但由于癥狀不典型常常被忽視。預防傷寒、副傷寒應當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導的綜合性措施。同時,大力開展傷寒、副傷寒疫苗的接種,增強人群免疫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