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9-07 09:45:33
每年的9月份,也是幼兒新生入園的日子,幼兒園早晨,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凄厲地哭喊,家長則眼神焦慮,難分難舍,因此如何克服孩子的入園分離焦慮也是眾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據兒童心理學專家孫少強教授介紹,分離焦慮伴隨著人的一生,成人可以很好地自我調節,但對3歲幼兒而言,剛入幼兒園,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時,會本能地產生不安全感,看著父母離去,幼兒會產生心理倒退,認為“媽媽走了,再也看不見了。”更由于害怕與父母的分離而產生分離焦慮。每一個孩子到了3歲都要經受這一考驗,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夠勇敢闖過關。倒是有的家長心太軟,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哭哭啼啼,便于心不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反而延長了孩子的適應期。孫教授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要“狠心”、理智:
家長要相信,孩子上幼兒園、進入兒童小社會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所以要歡天喜地地帶孩子入園。當孩子抱著你的脖子央求“媽媽,我不上幼兒園,我要回家”時,你首先不要掉眼淚,也不必許諾:“媽媽第一個來接你。”孩子對大人的態度是非常敏感的,你的不堅強會傳染給他,更令他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痛苦的事。不可以妥協,不必中途來看望。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
二、要盡可能地讓老師了解孩子:
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樣,有哪些習慣、愛好,告訴老師孩子的乳名等,老師心里有了底,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照顧和教育孩子,也可以幫助孩子盡快地適應老師。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焦慮不安的神情,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有關心你的老師,有許多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和好玩的玩具。
三、要多和孩子聊聊幼兒園的事,多和老師聯系:
當你知道孩子在你走后只哭了一會兒,你可以向孩子表達你的欣慰之情,和孩子聊聊他的午餐,聊聊其他的小朋友,強化孩子與幼兒園的積極聯系。一般而言,只要堅持送,孩子一兩個星期就可以適應幼兒園生活了。
四、家長要為孩子準備易于穿脫的衣服、鞋、襪子,這些物品最好繡上名字。
對于個別孩子還用奶瓶喝水、不會蹲廁所等情況,入園前,家長要做好與幼兒園的銜接,但不必操之過急。家長接送孩子時要留心家園聯系欄,充分利用家園聯系手冊反饋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或者用電話簡短地與老師交流。接孩子放學時,不要流露出憐憫和補償的心理,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責怪老師,最好多引導孩子講在幼兒園的趣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