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26 22:08:58
家庭靚湯:玉米淮山燉鮑魚
金秋時節,天氣漸涼,使得人們容易患上呼吸道傳染病。此外燥邪橫孽,“秋燥”易與虛火結成“燥熱”,也會影響人體對水的正常吸收,導致人們在口、鼻、皮膚等部位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干燥感。中醫認為,肺與秋氣的關系十分密切,秋季燥邪侵入人體多損傷陰津,因此應該注意潤肺滋陰。清燥潤肺靚湯此時不烹,更待何時?
話說湯水的“煲”與“燉”
要烹出一碗好湯,先要了解湯的兩種主要煮法———“煲”和“燉”。
“煲”,就是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一般需要兩至三小時。煲可以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易于人體消化和吸收。煲湯雖被稱作廚房里的工夫活,但并不是因為它在烹制上很繁瑣,而是因為需要的烹調時間長,有些耗工夫。事實上,煲湯很容易,只要原料調配合理,煲時注意火不要過大,以湯沸騰程度為準,開鍋后用小火慢燉,火候掌握在湯可以滾著即可。
“燉”比“煲”多了一款湯具,那就是燉盅。在燜燒鍋內鍋裝入適量的水,放入一個蒸具鐵架塹底,在鐵架上放入已經裝有湯料和水的燉盅,蓋好蓋子,將內鍋放在爐上用大火燒開,然后收小火慢燒。“燉”一般需要四到六小時,相比起“煲”,它更能保持食物的原味,所以出品也更有營養。
醫師教路家常潤肺湯
入秋天氣干燥,不注意多飲水,極易導致陰虛火旺的情況出現,俗稱“上火”。假期在外游玩的朋友,也容易因水土、飲食問題而導致腸胃不適。
于是此時在家中嘆上一盅“潤肺湯”,降火之余清熱涼血,可稱為一大智舉。
為此,記者走訪了“沈生湯館”的中藥師沈醫生及李醫生,為大家奉上一桌靚湯。這些靚湯以“燉”為法,因所放的藥材不同,功效也不同,讓大家“潤肺”之余,也可以學上其他幾款秋季藥療湯。
■玉米淮山燉鮑魚
材料:玉米10克、淮山10克、鮑魚一只、姜片適量
湯方分析:玉米味甘性平,能補中健胃,祛濕利水;淮山補氣滋胃;鮑魚滋陰益精,清熱利濕。此湯以健脾為主。
做法:將鮮鮑洗凈,放入藥材加清水300毫升,隔水燉3小時。
適用癥狀:脾腎虛弱,食量減少,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少尿或濕熱所致尿頻、血尿,帶下病等。
■鏈接
秋季“湯補”知一二
秋天是需要開始進補的季節。但是,補是有學問的。進補時,我們要謹遵“因虛而補,不虛不補”的原則。倘若不虛而補之,輕則食后愈加難受,重則可增加病狀。
“虛”癥有“陰虛”、“陽虛”、“氣虛”與“血虛”之分。陰虛時要滋陰,陽虛時要壯陽,氣虛時需益氣,血虛時要補血。
“陰虛”的人多數有咽喉干燥不適、心煩易怒、失眠或早醒、面色潮紅、經常手心熱或自覺午后有熱,而實際無熱,或有高血壓、神經衰弱、常出冷汗、舌很紅無苔或苔少、食煎炒燥熱的東西即感口熱鼻熱的癥狀。
“陽虛”的人多表現怕冷怕風、手與腳經常發麻冰凍、尤其在秋冬更嚴重,食白菜、菜干、生菜、蘿卜、豆腐等會流清淡口水、胃反、面色白而無光、頭暈眼花、不思飲食、容易大便稀但不臭、四肢倦怠或面虛浮、下腳微腫、腰酸耳鳴、陽痿等。
“氣虛”的人多自覺氣不夠用、汗出很多、胃口不好、手腳無力、頭暈眼花、或胃下垂、子宮下垂、內臟下垂、面色白而晦滯、舌淡白苔薄白、脈弱。
“血虛”的人多見于頭暈眼花、面色萎黃無光澤、氣短心跳、眼瞼、口唇、指或趾甲色淡白、舌淡白或術后失血、產后失血、各種原因致出血多的患者。
因此,先分辨好您所屬的“虛”癥,再科學地進行“湯補”,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