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8-20 23:32:29
提綱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多元;智能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4個)
三、多元智能的教育目的
多能教育;揚長教育;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四、多元智能的教學策略
一、多元智能的概念
(一)智能的多元
智力研究的歷史,經歷了從單一化,到因素分析(斯皮爾曼的兩因素),再到多元化的過程。
加德納在1983出版的《智能的結構》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1、語言智能,就是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能力,或運用于聽、說、讀、寫中的能力。
演說家、故事家、教師、作家、記者和編輯等都是語言智能強的人
2、數學邏輯智能,就是有效運用數字、邏輯推理、科學分析的能力。數學邏輯智能強的人對抽象的概念敏感,擅長推理,思考時注意因果關系。
數學家、統計學家、會計、電腦程序員、科學家等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3、視覺空間智能,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外部空間世界的模式,并能夠運用這個模式的能力。對色彩、線條、形狀、空間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很敏感。
畫家、雕刻家、司機、向導、建筑師、水手等都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4、身體運動智能,是運用整個身體或者身體的一部分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他們有很好的觸覺、特殊的身體技巧。
舞蹈家、運動員、演員、外科醫生、手工藝大師等都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5、音樂智能,運用于唱、欣賞、創作樂曲的能力,有對音高、音色、旋律、節奏等的敏感性。
音樂家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6、人際關系智能,是理解他人的能力,即覺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動機等,處理自己和他人關系的能力。包含對臉部表情、暗示的敏感性。
銷售商、政治家、教師、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7、內省智能,是一種深入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準確而真實的自我模式并有效運用這一模式的能力。這種人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了解,能夠自尊自律。
哲學家、詩人是這種能力強的人。
8、自然智能或博物智能,是識別動植物、對自然界加以區分的能力,是以更寬的視野(自然和文明的關系)理解自然的能力。
植物學家、動物學家、環保主義者、物理學家等是這種智能強的人。
二)什么是智能
傳統的觀點,智能的可操作性定義就是解答智力測驗試題的能力。
加德納的定義:“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造產品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的理論觀點
1、每個人都具備所有至少七項智能。作為潛能,每個人都具備。但還要靠環境的影響和教育來開發。
2、大多數人可以使每項智能達到很高的水準。如果給以適當條件,每個人都可以使七項智能達到很高的水平。
3、解決問題需要多種智能組合
加德納:“
這種潛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個體上,才以單一的形式表現出來。除此而外,幾乎在所以的人身上,都是數種智能組合在一起解決問題或生產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
4、每一項智能都有多種表現形式
三、教育的目的和目標
多能教育
揚長教育
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一)多能教育:百花齊放
既然學生有七項智能,在解決問題時又運用多種智能,那么,就既有發展多種智能的必要,又有發展多種智能的可能。
加德納:“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能并幫助學生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
(二)揚長教育:揚長補短
杰出人物成功的三大特點,這就是沉思、發揮、調整。
加德納說:“杰出者身上的不和諧因素并不比普通人少,只是他們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并積極地利用它們。我所說的發揮,是指某些人能忽略自己的弱勢,并反過來問‘我怎樣能在自己選擇的領域里利用自己的能力獲得競爭的優勢?’”
揚長教育就是教師在發現學生素質上的長項(優勢)特別是智能上的優勢的基礎上,提供長項生長和發揮的機會、條件,使之成為更加突出的素質的一種教育理念與原則。
要有“發現”的意識。
魏源:“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短,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教人,不可以用人。”
加德納:“那些承擔教育重任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學生的強項和創造性。”
一位女生問她母親:“媽媽,為什么我花了六年的時間準備聯考,現在卻只有六天的時間決定志愿。而這是多么重要的一個決定,它可能會影響我一輩子!”
(三)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1、膚淺的理解是教育的大病,真正理解是教育的一個直接目的
加德納: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是教育的一個直接目的。
“為了理解的教育”
杜威說:“學生能聽到多少,讀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如學生需要這種信息資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景中加以應用,那么這種知識愈多愈好。”
一堆學生從來不應用的知識,并不構成學生自己“真正的知識”,那是不屬于個人的知識,很容易就遺忘了。只有學生經常使用的知識,才是他自己的知識。一個人不在于占有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夠運用多少知識。
2、什么是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加德納:學生若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中所獲得的知識、概念和技能(簡稱知識),應用到與這些知識確實相關的新事件或者新的領域中,那么他就具有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的能力。
加德納:理解的表現觀,即以“使用知識的情況”表明是否真正理解。
華爾特:“寫書和教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陸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
3、為什么教育的目的是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教育哲學的依據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如何溝通教育世界(或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
兩個要素:一個是為了生活而教育,“學以致用”。二是使符號系統與生活系統對應起來,明白“符號系統”所指稱的“生活系統”。
理解平均數是一個什么樣的數?
計算一個家庭每人每天用水量。
根據公園一周每天的門票統計圖來估算平均數。
一個身高135厘米的學生過平均水深為110厘米的河有沒有危險。
4、如何實現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1)精簡課程內容和分量
壓縮課程,堅持“少而精”的原則。
杜威:“學校科目過分復雜,課程和功課過分擁塞,所產生的最永久的惡果并不是隨之而來的憂心忡忡、神經緊張和膚淺的理解,而在于不能使學生真正認識一件事和真正相信一件事的含義。”
理智上的徹底性:識破一件事。
(2)通過運用多元智能達到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
四種促進理解表現的方法:
觀察法(Oervational Aroach)
對質法(Confrontational Aroach)
系統的方法(Systematic Aroach)
焦點方法
焦點方法:
切入點
類比
往核心概念靠近
七種切入點:
—敘述式,通過故事來學習。
—量化式或數字式,對數字及其運算感興趣。
—邏輯式,喜歡邏輯推理和思考。
—基礎式或存在式,思考基本問題
—美學式,對藝術作品特別敏感。
—動手式,喜歡動手制作、通過身體運動學習。
—社交式,喜歡在團體中學習而且學習得更好。
5、多元智能與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的關系
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是智能的具體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運用多元智能是手段,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是目的
四、多元智能教學策略
(一)空間智能學習法
1、畫畫畫圖
2、想象
3、看錄象、電影、電視
4、畫腦圖和知識網絡圖
5、學習材料的視覺化處理
(二)音樂智能學習法
1、欣賞與內容有關的音樂
2、播放有助于技能練習和狀態調節的音樂
3、把學習內容填入樂曲或創造課程樂曲
4、把內容編成詩歌或者歌謠
(三)重視問題設計和教學
在新內容教學、作業等環節中,重視問題類型的設計。并通過問題解決,提高學生智能。
(1)設置疑難情景,(2)鼓勵學生提問,(3)通過思考和討論來解決問題,(4)鼓勵多向思維和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
小結:
1、每個人都有多種智能,所以我們要相信每個學生的潛能。2、由于智能呈現一定的結構和組合,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3、學生的智能結構中,又有自己的智能強項,所以我們要發現學生的長項,實施揚長教育。4、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學生對事物的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運用多元智能策略、問題教學策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