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20 21:55:00
導讀:幼兒的模仿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為了玩一玩。由于他們年紀小,辨別是非能力弱,所以他們的模仿沒有明確的道德標準,不是專門模仿好的行為,也不是專門模仿壞的行為,而是從興趣出發,對什么有興趣就模仿什么,對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這樣模仿久了,就潛移默化受到好或壞的熏陶,變成道德行為習慣。
心理學理論認為,模仿是動物界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也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手段。
幼兒正處在學習、成長和模仿階段,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可塑性強。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模仿得好,對他們的成長和學習會帶來很大益處,模仿不當,則會給他們帶來壞處,甚至帶來危害。
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也往往是由于好奇模仿而引起的。這幾年我都注意觀察和了解,不少學生模仿電影、電視中的英雄人物,勤學守紀,助人為樂。但也有一些男孩子看了電影名星李連杰的功夫片,回到學校在課室里喜歡打拳弄腳,個別學生還學電影中的飛檐走壁,在桌椅上跳上跳下;看了電視中一些武俠放暗器百發百中,回到學校便手抓石子你擲我,我擲你,口中還聲聲說:“中”。一些女孩子看了電視中的折紙鶴越多越能帶來好運,回到學校上課時還在折紙鶴等。一所學校一個學生也是因為看了武俠小說,下課時在班里抓起掃帚“練功夫”,不小心把一個女同學的眼睛打瞎了。由此看來,模仿對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對幼兒的模仿行為積極進行引導。
一、引導幼兒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兒的模仿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為了玩一玩。由于他們年紀小,辨別是非能力弱,所以他們的模仿沒有明確的道德標準,不是專門模仿好的行為,也不是專門模仿壞的行為,而是從興趣出發,對什么有興趣就模仿什么,對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這樣模仿久了,就潛移默化受到好或壞的熏陶,變成道德行為習慣。
所以對幼兒模仿的引導,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導他們明確認識模仿什么,追求什么,使他們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應該去模仿。對他們的玩耍,要經常留心觀察,對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為要及時糾正和制止,并告訴他們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對模仿不良行為的學生要及時加強教育,講清不良行為所帶來的危害,讓他們未形成習慣時就及時改正。一次,我發現有學生出現吸煙現象,就及時找他們談心,了解原因。他們說電視中的英雄警長吸起煙來很威風很勇敢,他們很希望像他一樣,于是就學著抽。又有一次,我發現一位女同學涂了口紅,我就找她談話,她說媽媽涂了口紅很漂亮,她也就學著涂。對這些學生,我都及時進行了正確的引導,以后也再沒發現他們這樣做了。
二、引導幼兒模仿先進英雄榜樣?抓住幼兒模仿性強這一特點。我們應該把學生從無意識的模仿引導到有意識的模仿,引導他們學習先進英雄人物。平時我很注意觀察,每當我對學生們講一個英雄故事,學生中就一定會出現模仿的事情,我講了江姐面對敵人的酷刑,哼也不哼一聲,意志十分堅強。以后,我發現不少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堅強了。小李同學以前很容易哭鼻子,但聽了故事后一次勞動時碰傷了手出血了,她也不哼一聲。小紅同學以前很怕冷,天氣一冷他就不愿起床,經常遲到。聽了故事后天氣很冷她都不再遲到了。我問她為什么進步了,她說江姐連死都不怕,十個指頭被敵人釘上竹簽也不哼一聲,自己怎么會被一點點冷難住了呢?可見講英雄故事對引導學生有意識模仿先生英雄榜樣,是一種好形式。還有多組織學生看電影電視,都是引導幼兒模仿先進英雄榜樣的很有效的媒介,尤其是中、高年級學生,隨著他們接觸面和知識面的增廣,他們的模仿行為已由低年級時模仿父母、老師身邊的人等,逐步發展到喜歡模仿電視、電影、文學作品中他們崇拜的先進人物,我們就要積極引導他們多讀先進人物、英雄人物的書籍,經常組織他們看謳歌先進英雄人物、革命前輩或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的同齡人,如潘冬子(《閃閃的紅星》中的主人公),張嗄(《小兵張嗄》中的主人公)、董存瑞、劉胡蘭、雷鋒、劉文學等的電影、電視,這些革命前輩和英雄人物從小就關心祖國,意志堅強、機智勇敢、勤學苦練、助人為樂等優秀的行為品質,對幼兒必然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成為他們模仿的最好楷模。
三、引導幼兒模仿要重在本質?由于幼兒年紀小,感性模仿較強,理性模仿較弱。一般多模仿對象的外部特征的行為動作,而并未認識這些行為動作的精神實質,并未注意學習對象的本質的東西。如班中一些男同學喜歡模仿李連杰、成龍等人武功好,真了不起,所模仿的都是成龍他們的外部行為動作,面對李連杰、成龍他們所扮演的英雄人物熱愛祖國、鋤強扶弱、堅強勇敢、不畏困難、勇于勝利、刻苦學習等本質特征并未注意到。又如我發現班里一些女同學喜歡模仿民警阿姨,但她們模仿的是女民警阿姨的外部特征,學她們穿上民警服,腰系皮帶,佩上小手槍,手戴白手套等,而對民警阿姨嚴守紀律、堅守崗位、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內在品質也并未注意到,并未有從根本上向民警阿姨學習。學生這樣的模仿對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并未有產生明確的積極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僅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所以,我覺得引導學生模仿榜樣的內在本質特點,促使幼兒模仿行為從感性模仿積極向理性模仿轉變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做才能使幼兒的模仿行為具有明確而積極的道德教育意義,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