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6 22:36:33
導讀:父母作為照料者,為嬰兒提供生理上的滿足,從而引起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心理學家認為,母子之間的早期皮膚接觸,會促進親子依戀關系的早期發生。孩子通過與母親的皮膚接觸,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獲得了安全感。
依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那么,這種依戀是如何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呢?
一般認為,父母作為照料者,為嬰兒提供生理上的滿足,從而引起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但是,在猴子身上的實驗卻發現事實并不是這樣。有心理學家設計了兩只人工制作的“母猴”,一只用金屬制成,身上裝有奶瓶;另一只用絨毛制成,但不裝奶瓶。當把一只剛出生的幼猴放入有這兩只“母猴”的籠子里時,觀察發現,當幼猴餓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地到金屬“母猴”那里吃奶,吃了奶,就馬上跑回絨毛“母猴”那里,緊緊地依偎著它。要是籠子里出現了不速之客,幼猴更是會寸步不離絨毛“母猴”。看來,并不是“有奶便是娘”,猴子還需要皮膚的接觸和感情的撫慰。
猴子尚且如此,人類就更不用說了。心理學家認為,母子之間的早期皮膚接觸,會促進親子依戀關系的早期發生。孩子通過與母親的皮膚接觸,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獲得了安全感。這種早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對今后孩子的情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