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28 18:52:25
2.開發園本課程。
幼兒園教育是以發展孩子豐富的個性作為目標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對他們的成長負有責任的幼兒園和教師作為創造的主體,應該開發出各具特色的園本課程。這也是興辦特色園的關鍵。著名幼教專家趙寄石教授就多次強調指出:“我所提倡的改革是每個幼兒園總結自己散在的經驗,從目標、內容、組織形式、評價等方面,合、建構課程、師生互動。”
目前國內有些師資條件較好的幼兒園已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和嘗試,但還不能說已十分成熟或成型。由于教師的研究水平有限,看單個的教育活動有的雖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太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而是停留在感性的、經驗的水平上,缺乏深入發展和進一步完善的后勁。還有,已有的較具特色的課程也不一定是全園教師共同擬定的,從而導致有的教師并未完全理解設計的宗旨、理由等,也許會影響這些教師在課程實踐中的發揮。為了讓教師能很好的理解課程思想在教育過程中恰當、有效的發揮,最好是全園教師參與討論。為了加強與家庭和社區的聯系,還可邀請家長和本社區的人參加。具體即在國定的一般性課程目標指引下,參考地方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建議,拿出本幼兒園自己的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形成真正具有本園特色的幼教課程。不過,每個班的教育內容不能定得太死,活動的進行也不能寫得太具體,不能限制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發揮。
3.在教育活動的進行過程中,適時調整計劃,靈活開發新的課程。
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實際中,每個園一般都制定有學期、月、周的課程計劃,里面包括目標、內容和指導方式,很多園還細化到了日。這是一種典型的目標模式課程設計,教師一般都嚴格按計劃中所寫的進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以下兩個突出的問題(參見馮曉霞文《彈性計劃──師生共同建構課程》、《學前教育》,2000年第4期):一是教師預先選擇的課程內容常常不符合孩子當時的興趣,而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卻不能及時納入到課程與教學中來;二是教師預先設想的教育目標和教學程序、進度、重點等與實際的活動進展情況不一致。為此,教師不得不經常想方設法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忽視或排斥幼兒提出的問題和想法,以調動他們對計劃內容的積極性。教學過程成了展示課程計劃的過程。這在大力倡導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關注其內在需要和個性發展的今天,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面對以上情況,教師如果仍作為課程的使用者,教育活動只按照別人預先設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是很難讓幼兒接受的。“活動的進行不僅依靠開始的假設(計師生共同建構課程》、《學前教育》,2000年第4期)。為此,教師必須突破傳統的課程模式,從設計課程的高度認真研究,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和指導形式。
首先,在教育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善于從各種“教材”或“指導用書”中選擇適合本班幼兒的興趣和特點的課程內容(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每個活動都由教師親自設計或在教育活動中自然生成,是幾乎不可能的)。因為目前國內有多種幼兒園課程指導用書(通常簡稱教材),里面大多有詳盡的課程計劃和教育活動設計。這些計劃安排和活動設計是否適合自己班的幼兒,教師應基于自己的課程設想和幼兒的實際進行分析和選擇,適合的為我所用。
其次,教師可根據每一教育階段幼兒的興趣和關注點,調整課程計劃或設計新的教育活動。比如,在一學期的課程計劃中,既有“認識商店”,也有“認識我周圍的人”這兩個教育單元,但在計劃進行“認識商店”的這一周里,如果大多數幼兒受電視的影響,對勇敢抓壞人的警察叔叔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天天談論、模仿,并且僅僅模仿一些表面的打打殺殺動作。教師這時該怎么辦呢?是想盡辦法讓幼兒認識商店或超市,還是順應幼兒的需求,將也許是下幾周的教育主題提前,調換為“認識我周圍的人”或“認識警察”?如果我們的教育是將幼兒的“學”而不是將教師的“教”放在第一位,就理應選擇后一種,即調整課程計劃。還有一種情況是,幼兒突發的某些興趣和學習需求也許與原有計劃毫無關系,這時教師就不僅是調整教育內容的前后順序,而需要設計新的教育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
第三,即使在活動前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但當教師帶著對某一主題價值的構想和對幼兒的期待進入活動后,仍會出現一些使教師始料不及的情況。比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幼兒并不順著教師預先設想的答案去回答,而幼兒的答案又生成另一些同樣重要的新問題。這時教師又該怎么辦呢?是置之不理,轉移注意還是以教師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思維,完成課程開發者和教師強加的目標?如果真正從幼兒的“學”出發,教師就應該以參與者和活動伙伴的角色與幼兒進行真誠的對話和互動,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中自然產生新的目標與課程內容,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
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必須要有相當的課程開發能力,才能既使目標始終保持在教師視野之內,又使活動進行得自然、流暢,充滿智慧和創造。
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教師要真正做到以下三個層次的課程開發,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或教育科研部門就必須大力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使教師具備將學習者的經驗內容從整體去審視和改善的能力。以便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要素作為一個整體有組織地進行調整,從而改進課程的功能,使活動內容更合理、更科學,使孩子們既從課程中的教師那里學習,也從教師中的課程那里學習。此外教師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需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參見《日本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外國教育資料,2000年第5期)。
第一,為數不少的幼教課程研究者,建議今后幼兒園也培養幾個課程“指導”專家。教師可以經;蚨ㄆ诘嘏c各級各類的專家們共同研究開發課程。因為研究開發的進展和效果與有沒有專家的加入是很有關系的。
第二,要和幼兒家長以及當地的人們一起進行開發。要開發課程,首先就應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并且,孩子本身也從內容和指導方法上獲得許多有益的幫助。和當地的人交流,也有助于使課程保持地方特色。
第三,將著眼點放在幼兒的興趣愛好上,隨時對幼兒的需求、特點等進行分析。以開發出孩子真正感興趣的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從而創造出一種在真正意義上尊重人的主體性、激發人的創造性,便于人際交往與互動的嶄新的“教──學”新方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