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2 22:39:40
在長期的作文教學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作文教改嘗試,其中之一,就是作文的體驗教學。所謂作文的體驗教學,就是在教學中積極創造現實的情境,使學生真切體驗教學的內容,根據實際的寫作要求把握寫作要點,培養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國人學畫畫,常常是就著畫本上的竹子畫竹子,而不是對著現實的竹子來作畫。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也采用了類似的“描摹法”——從命題到篇章結構,到運用技法,教師就所謂作文之法,結合若干優秀范例教之。這種傳統的“直白式”教學,存在著這樣的局限:①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直觀性;②學生常為作文技法所役,出現了模式化的作文;③為作文而作文,作文教學和實際脫離,學生寫作缺乏實際的操作技能。針對以上局限,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嘗試施行了作文體驗教學方案。現將作文體驗教學課程設置情況介紹如下:
一、場面描寫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一。這是一節全市性的語文教學公開課。因為聽課的人多,課堂設在學校大會堂。上課時間快到了,會堂里學生、老師都已經正襟危坐。上課鈴響了,講臺上沒有出現教師。在時間的流逝中,學生和老師開始了些許騷動,由正襟危坐,而后坐立不安,而后東張西望,人們視覺的焦點由講臺轉向了會堂大門。5分鐘過去了,教師還沒有出現。6分鐘、7分鐘、8分鐘……主講教師走上講臺的時候,時間已經過了10分鐘。主講教師朝著在焦慮、猜測、埋怨中度過了難挨的10分鐘的師生們鞠了一躬,然后在黑板上示題:老師遲到了。要求是通過場面描寫,寫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說明:
傳統的場面描寫作文,往往要求學生選擇某一場面來進行描寫,這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自由地發揮想象力,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常根據固有的技法,用一些常見的詞語,如“人聲鼎沸”等,不自覺地復制別人的文章,缺乏對場面的有意識的觀察和體驗,更缺乏實際的場面描寫的技能。在上面的課程設置中,老師遲到了10分鐘,參加聽課活動的師生們則經歷了10分鐘的體驗。有了這10分鐘的體驗,就為場面與心理描寫的作文訓練,準備了較大的情感與思維活動的體驗空間,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一個真實的場面,并訓練學生就這一真實的場面,發揮自己的觀察和想象能力,來寫好場面描寫的文章。
二、人物描寫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二。結合正常的語文教學,在某次教學課后,要求學生將放學回家路上遇見的每一位有特征的人物記下來,然后將記錄結果上交,由教師任意指定一位人物來寫一篇肖像描寫作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外活動,要求學生把路上遇見的每一位有特征的人物記錄下來,然后將學生分成幾組,分別描寫其中的某幾個人物,將描寫結果以墻報形式予以公布,讓學生自行比較觀察和描寫的差異。
說明:
傳統的人物描寫作文,常常是要求學生選擇某一人物,結合兩三件感人事件,來“寫作”一個非同尋常的人物。結果是,學生寫出來的人物個個“兩只眼睛炯炯有神”,寫出來的老人個個“精神矍爍”,并且每一個人都做了不少好事。學生總是下意識地按照某篇文章中的人物作不自覺的描摹。課程設置二旨在讓學生從現實中去發現人物,培養學生實際的觀察能力,并根據實際的人物發揮自己的想象來進行描寫。這一課程設置,同時又設法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思維和統計能力,這些筆頭之外的技能,常常是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
三、說明文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三。教師在講授說明文寫作的有關要求之后,在課堂上安排學生每人自制一簡易調查統計表,分姓名、性別和愛好三欄,要求學生在表內寫上自己的姓名和性別,并從“讀書、聽音樂、畫畫、體育、郊游”等項中,選擇若干項填入表內,按順時針方向在學生中傳寫一圈之后,每人手中有了一份關于本班學生愛好的調查表,要求學生就男女生愛好的不同寫一篇說明文。
說明:
傳統的說明文教學,學生往往不知說明文為何物。學生寫作的通常是散文化的“校園的早晨”“可愛的家鄉”之類的文章,缺乏根據實際的需要來寫作說明文的技能。因此,學生常常將說明文寫成散文,不會運用科學的、準確的語言來進行說明文寫作。課程設置三旨在訓練學生科學地寫作說明文的能力,并試圖培養學生制作簡易的調查統計表,作初步的調查統計,以及簡單的數據描述與分析能力,以提高學生筆頭之外的動手技能。
四、修改提高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四。作文的修改提高,我們安排了一系列作文的“自能”復式訓練,即通過學生的互批互改、自我批改、二次作文等一系列自能訓練,以期實現學生作文水平的突破性提高。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根據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以及相互激勵的可能,將學生分為甲、乙、丙、丁四個作文“自能”組。②教師根據“自能”評改的各項要求進行評改示范,并將示范評改后的學生作文,打印后分發給學生,以模仿學習。③根據作文教學進度,安排學生就某一題材,或以自由選題的方式,寫作一篇文章并限時上交。④安排時間組織學生以“自能”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改,要求就立意、選材、結構等提出具體的修改方案。⑤評改學生在原作文基礎上,根據自己的修改方案,結合教師的意見,重新寫作原作文,要求在立意、選材、結構等方面對原文作改頭換面式的修改。⑥改寫后的文章與原文定期以墻報的形式予以對照公布。⑦互相批改、對照公布這一形式多次進行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批改,并根據自我批改提出的修改方案進行二次作文。
說明:
傳統的作文教學,側重點在于教師“教”,學生參與性未得到重視,作文寫得一般的普通學生的積極性未得到充分調動,并且,學生修改作文存在惰性,通常局限于字詞句的修改。因此,學生的作文水平缺乏突破性提高,常常停留于原有的水平。作文“自能”復式教學將學生分成四個“自能”組來進行討論評改,它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一個平等參與的機會,他們不是傳統教學中的配合者,而是平等的對話者、積極的參與者,從而激發了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一些平時作文表現不佳的學生,當他們對一些平時作文較好的學生提出極富創造性的意見,并將對方的作文作了改頭換面式的修改之后,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發,從此每次作文都完成得相當出色。并且,將批改后的作文予以對照公布,每位學生都從對原作的修改中獲得了成就感,改變了傳統教學教師評閱表揚集中于少數學生的情況。同時,作文“自能”復式教學的“互改——自改”訓練模式,改變了以往自我修改的消極狀態,評改他人作文給作文修改注入了一種興奮劑,特別是對他人作文作改頭換面式的修改,它將修改作文變成了一件充滿成就感的事,從而逐步培養起對作文精益求精的習慣,實現作文水平的突破性提高。
概而觀之,作文體驗教學突破了傳統的“描摹式”作文教學,它通過創造現實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的感受機會,并改變以往為作文而作文的隨意性思維方式,從實際的要求出發,以一種科學的創造性思維,來發揮想象力,全面開發學生寫作的創造性潛能。(浙江胡建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