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羊網 2009-07-20 18:23:40
導讀:為什么疫苗越打越多?兩類疫苗到底有什么差別?
女孩弦子死因是心肌炎,與甲肝疫苗無關。這個調查結果,讓正準備帶孩子接種疫苗的家長們松了口氣。不過,對于疫苗這道呵護孩子生命健康的“防火墻”,為人父母的家長們依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困惑:
為什么疫苗越打越多?兩類疫苗到底有什么差別?疫苗是否會給寶寶帶來副作用……本報記者對這些讓家長們忐忑不安的問題一一進行了調查。
疑惑1一年須打十多針疫苗種類為何翻倍?
1月9日,早上8時40分。朝陽區婦幼保健院的注射室里,兩個解開厚實冬衣的寶寶正被爸爸媽媽哄著接種疫苗。注射器里的藥液漸漸減少,寶寶的眼淚卻淌個不停。響亮的哭聲此起彼伏,給“候種室”里的其他寶寶帶來不小的壓力,幾個正搖搖晃晃轉圈踱步的寶寶表情很是“凝重”。
陪著寶寶的家長們也不輕松,韋女士的小女兒剛滿一歲,今天要打乙腦疫苗。此前,女兒已經先后打了六種疫苗共13針,半歲之前經常得一個月打兩次。
由于預防接種門診的開放時間只有周二和周五,所以韋女士和丈夫每次都必須跟單位請假。趕上人多的時候,大人抱著寶寶的隊伍能排滿整個走廊。
雖然第一類疫苗由國家免費提供,但這位怕聽孩子哭的媽媽,并不想讓自己的寶寶總“挨扎”。韋女士今年三十出頭,小時候只種過卡介苗、糖丸等四五種疫苗,她不明白為什么現在要給寶寶打這么多疫苗?難道是病毒越來越猖獗了?
韋女士屬于最早享受國家計劃免疫的一代人,這是我國政府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衛生服務。
我國從1978年開始正式實施計劃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被納入國家免疫規劃。2002年,增加了新生兒乙肝疫苗。2007年,國家免疫規劃進一步擴大——增加了乙腦、流腦、乙肝等疫苗。14種疫苗預防15種疾病,疫苗種類翻了一倍。7歲之前,孩子需要接種的一類疫苗一共22針次。
事實上,免疫規劃中疫苗種類的成倍增長,與病毒的活動變化沒有什么關系。
在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受國家經濟實力和疫苗生產能力的限制,納入規劃的疫苗種類較少。而三十年來的經濟增長和疫苗的開發應用,允許中國擴大免費接種疫苗的種類和數量。以前主要由省級財政支持的免疫規劃經費,現在基本已改為中央財政撥付。2007年,中央財政免疫規劃的保障經費為27。2億元,是前一年的10倍左右。
2008年4月25日,溫家寶總理參加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活動時表示:“要讓每個兒童都能按時接種疫苗,這是各級政府的責任。”當年,中央財政免疫規劃的保障經費增加到了29。2億元。
不過,現在仍有些可預防的流行病因為不能實施免費接種,接種率不高,處在高流行狀態,比如水痘。
疑惑2幾近“滅絕”病毒繼續接種是否多余?
抱著半歲女兒的“新晉”爸爸楊先生,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有些疾病現在已經基本滅絕,還有繼續給寶寶打疫苗的必要嗎?比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天花病毒消滅之后,牛痘的接種也隨后取消。“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沒有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癥)了,還非得繼續吃糖丸嗎?”
“說疾病滅絕是不準確的,即使是天花也在實驗室保存著病毒,不排除復發的危險”,中關村醫院保健科的主任醫師張曉萍說:“如果沒有天花疫苗,人體內就沒有抗體。”
出于對恐怖分子可能會利用天花病毒發動生物武器襲擊的準備,2002年底,美國在停止天花疫苗常規接種30年后,重新開始接種天花疫苗。因為近一半美國人已經沒有了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
盡管中國在2000年完成了無“脊灰”證實,但直到2008年,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與我國陸地接壤的鄰國仍然不斷有“脊灰”病例出現。截至2008年11月15日,印度發現“脊灰”病例524例。
尼日利亞和印尼在停止“脊灰”疫苗接種和強化免疫之后,均再次發生了“脊灰”流行。為了防止無“脊灰”國家重新發生輸入性脊灰野毒病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中國繼續開展“脊灰”疫苗的接種。
因此,糖丸仍然是中國寶寶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
疑惑3一類疫苗必須打二類疫苗不重要?
“我們家寶寶不經常出去,流感疫苗能不能不打?”當大夫回答說可以后,抱著一歲兒子的徐女士舒了口氣。在《免疫預防接種證》上,流感等疫苗屬于非強制的第二類自費疫苗;可是,每次醫生都會直接給寶寶預約上,從來不征求她的意見。
第二類疫苗究竟該不該打?也許是家長們在疫苗接種上分歧最大的問題。拒絕了一針流感疫苗的徐女士,心里總有些打鼓。從不給寶寶接種第二類疫苗的韋女士覺得,既然國家不強制接種這些疫苗,就說明這些疫苗并不重要。而坐在她對面的楊先生則表示,國家列出第二類疫苗肯定有一定道理,對孩子好的就應該全給孩子打上。
“第二類疫苗不重要的想法應當糾正”,張曉萍說。目前我國第二類疫苗需要自費,有些是由于經濟水平的限制。“二類疫苗有防水痘和肝炎的,這些都應當接種。”
梁曉峰也贊同這一觀點:“新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主要是針對負擔較重、經濟損失較大的疾病”。如麻疹2006年的發病數超過9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億元;同年,腮腺炎的發病率達到27萬,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
此外,某些疫苗國內生產力不足,進口成本過高也導致其現在無法列入一類疫苗。目前,美國免疫計劃中,每名兒童免費接種疫苗費用超過2000元人民幣,而中國則從20元增加到200元左右。
疑惑4國產疫苗VS進口疫苗“跨國”寶寶怎么辦?
除了對第二類疫苗心存疑慮,很多家長也在國產疫苗和進口疫苗之間猶豫不決。
在中關村醫院社區衛生中心帶寶寶打針的許先生,就常給孩子選進口疫苗。這樣一來,原本免費的一類疫苗也需要自費了。不過,許先生自有道理:聽醫生把副作用一講,家長通常都會選擇進口疫苗。雖然進口疫苗幾乎每針都要花費一兩百甚至更多,“但是想想如果孩子發燒了還要再花錢治病,得不償失。”
那么,進口疫苗真的比國產疫苗更安全嗎?
梁曉峰認為,國內外疫苗在生產過程中都遵循同樣的標準,差別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進口疫苗安全性確實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異,有的進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對上中國的病。”
因此,“在為孩子選擇疫苗時不要盲目,而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和經濟實力,仔細跟兒科大夫咨詢,作出適合寶寶的判斷”,梁曉峰建議。
更為難的還有“跨國”寶寶們的家長。現在,國際間的人際交流越來越頻繁,不少小寶寶在疫苗接種期也得跟著爸爸媽媽漂洋過海。一位往返于中美兩國之間的媽媽發現,在中國需要注射三針的乙肝疫苗在美國只需要一針。這些“跨國”寶寶到底該怎么打疫苗呢?
梁曉峰表示,各國根據本國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來確定相應的預防接種策略,所接種疫苗的種類不盡相同,同種疫苗的產品也有所不同。
如果要到國外旅行或生活,最好先了解到達國家的疫苗接種策略,或到相關機構咨詢,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接種。接種最好在出境前兩周左右完成,這樣才能讓肌體有足夠時間產生免疫力。
新聞回放
弦子事件
2008年11月25日,1歲零8個月大的女孩弦子在豐臺區東大街西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注射了甲肝滅活疫苗。當晚9時,弦子開始發高燒。兩天后的27日上午,高燒不退的弦子猝死。12月23日,一個兩個月大的男嬰在樓梓莊衛生院服用了預防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癥”)的糖丸,一個多小時后離開人世。2009年1月,石景山區某法醫鑒定中心出具尸檢報告稱,弦子死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明日請關注“疫苗接種潛在風險調查)
20世紀50年代
全國范圍普種牛痘疫苗
20世紀60年代
積極推行卡介苗、麻疹、乙腦、百日咳等疫苗接種(主要在城市地區利用冬春季節開展群眾運動性的接種)
1978年
開始實施計劃免疫,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2002年
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2007年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風腮聯合疫苗、麻-風疫苗、麻腮疫苗
乙腦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甲肝疫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